当前位置:首页 » 网购平台 » 中消协电视购物
扩展阅读
宁波奥德赛优惠价格 2021-03-15 14:26:02
丹尼斯购物卡能挂失么 2021-03-15 14:25:58
淘宝购物指纹验证失败 2021-03-15 14:24:44

中消协电视购物

发布时间: 2021-02-04 09:28:31

电视购物被骗,怎么投诉

消费者协会。快315了,央视也为找新闻素材发愁。

㈡ 惊动了中消协,李佳琦直播带货又双叒叕翻车了吗

李佳琦直播带货出现“买完不让换”事件引发争议,就连著名主持人汪涵、网红辛巴、北大才女李雪琴等知名人物直播带货也相继翻车,甚至惊动了中国消费者协会写文发言。


但是在直播间买东西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直播间购物存在很多“骗局”且花样百出。譬如,平时售价一百元的东西,它会在直播间里标注原价二百甚至三百,然后打折价一百五,消费者一看,咦,优惠力度这么大?于是一时冲动,来不及理性思考,便匆匆下单。加之近几年超前消费意识的普及与流行,剁手党们几近“不择手段”来疯狂买买买。

直播间数据造假、售后服务不完善一类事已是屡见不鲜。中消协的这次点名,实际上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如此消费乱象,应该得到整治,混乱的直播带货市场也应该得到官方插手来整顿,使其更加规范化、正规化。

除了被点名的这几家,还未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又有多少呢?事物的发展总是具有曲折性,直播带货这一行业发展到如今,便迎来了它的瓶颈。如今,它也应当得到监管了,不能再任其“自由发展”了。

㈢ 为什么新闻单位在编的记者比合同制记者每月多开三四千元

电视购物不可信 那里的外国专家都是电视台的临时演员. 而且如果产品出故障了很难保证退换. 你想看主要哪里不可信就看下面(好辛苦的) 街头的电视购物广告随处可见,消费者要擦亮眼睛业内自曝 电视购物内幕 节目制作请演员,产品包装学变脸,公司信息不露脸,成本不超过两成 节目制作请演员 产品包装学变脸 公司信息不露脸 成本不超过两成 产品效果不重要 卖得多是关键 看电视购物 今天你被忽悠了吗? 广告人编顺口溜曝内幕 广告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 电视购物审查宽松 消费者须提防商家卖完就跑 继波丽宝虚假丰胸广告被曝光后,在电视购物中又一热播的姗拉娜纤体收腹组合广告被上海市工商局紧急叫停,原因是其违法使用消费者的名义和形象宣传产品。最近,电视购物暴露的种种问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一个个充满诱惑的电视购物产品是如何出笼的?7月7日,从事了5年电视购物节目制作的广告人程海向记者自揭内幕,并用一段顺口溜道出其中秘密:节目制作请演员,产品包装学变脸,公司信息不露脸;成本不超过两成,产品效果不重要,卖得多才是关键。 据程海讲,他就职的广告公司5年里至少推出了30种电视购物产品。 主打产品 丰胸减肥类最多 “在我们眼睛里,天下的女人都想减肥,她们做梦都在掉肉!”程海笑着告诉记者,搞电视购物的人都是这样想的,这样想才能设法打动更多消费者来购买产品。 程海说,丰胸也是一个消费热点,因此,他这5年来经手过的30种电视购物产品,有近20种是和减肥、丰胸有关的,这些产品又分保健食品、器材等几类。此外,这两年数码产品也逐渐多了。 程海说:“对于电视购物产品的经销商来说,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多销售产品获利,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是从消费人群角度考虑,根据消费欲望‘炮制’产品,所以电视购物产品铺天盖地出现丰胸和减肥字眼就不足为奇了。” 记者最近对江西、四川、河南、河北等8家省级电视台的15种电视购物产品进行调查发现,有12种产品是和丰胸、减肥有关的。 节目制作 过程就像演小品 对于电视购物产品出笼内幕,程海用了一段顺口溜来形容。顺口溜的第一句话是:节目制作请演员。 他说,其实电视购物节目制作和演小品类似:离不开演员和道具。 演员又分名演员和群众演员,名演员登场台词没说大家就鼓掌了,所以一个减肥产品,有一个身材不错的明星出来比划一下就够了,消费者很快就会对这个产品有好印象,销售量跟着飙升。 “但请明星代价往往实在太高了,所以一般的公司不愿这么干。明星请不起的话,那就只能请群众演员了。”程海说,一个群众演员拍一档10分钟以内的电视购物节目,只要几百元就可以搞定了。 用群众演员和明星的区别在于,明星一出场就能产生效果,但用群众演员就得设法表达出产品效果。 “用群众演员往往离不开道具,比如丰胸的产品,‘使用前’群众演员可以用绷带制造‘太平公主’的假象,‘使用后’用隐形材料群众演员就变成‘珠峰’了;还可以请来本来就胸大的群众演员,不拍脸部只拍胸部,穿插这段特写也能产生对比感觉。”程海说。 他还表示,对于减肥产品节目制作,也可以用类似办法,再加上化妆、数码制作等手段,各种目的基本上都能实现。 “实话告诉你,我还没有碰上一个产品能请来真正的消费者做广告的,这些减肥和丰胸的产品有没有效果天知道!”他对记者说。 产品包装 最长不超过1年 程海自揭内幕顺口溜的第二句话是:产品包装学变脸。 他说,5年间,他经手的30种产品“寿命”最长不超过1年,最短3个月就不见了。如果大家有印象,把近几年出现的电视购物产品回忆一下,就会发现这个秘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他解释其中的原因,一是电视购物节目采取的是“简单重复”的办法,观众看了3个月后大多会产生疲劳感,产生排斥心理,节目再播就无法促进销售了。另外一个原因是这些产品的效果基本上几个月后就暴露了“庐山真面目”,销售高潮自然就过去了,经销商采取“见好就收”的策略。 “但这些产品真正就退出市场了吗?如果认为是,你就想错了!”程海说,经销商很快就会对产品进行改造,“变脸”后的产品又以新的面目出现,但消费人群并没有变。都是“换汤不换药”。 公司信息 通常只有热线电话 程海自揭内幕顺口溜的第三句话是:公司信息不露脸。 他说,目前国内除了三四家大一点的电视购物公司出现经销公司的详细地址外,绝大多数电视购物节目多是采取公布热线电话的办法,或者只公布公司名字的一部分。消费者如果想投诉,一般是无法见到经销商的工作人员,要想上法庭常常要很费力地查询公司名字和法人代表,大部分消费者只好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他还说,即使是公布了名字的大一点的电视购物公司,消费者也会难以辨别生产公司与经销公司的关系。 姗拉娜纤体收腹组合广告在上海被叫停后,记者调查时就发现存在程海所说的问题。在该产品的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服务热线来自于珠海,服务热线称,他们是产品生产方,产品由其他的公司代理,其中就包括名气较大的某电视购物公司。 姗拉娜北京的供货热线称,他们公司叫某科技公司,是北京的总代理,而某电视购物公司是上海的总代理,和他们是分开的。但记者看到,该科技公司招聘网页上却称,他们依托于某电视购物公司。 记者调查表明,姗拉娜生产公司与各地销售公司的关系模糊,消费者遇到问题时,会因为受地域及主体问题限制而犯难。 超低成本 不超过售价两成 尽管程海所在的公司不是产品的经销商,但他说,他们公司曾经测算过这些产品的投入情况。基本情况是,产品生产成本不超过售价两成,广告投入占两成,人员工资占一成,这样产品利润至少是售价的一半,甚至会更高。总而言之,商家的投入目标是:“产品效果不重要,卖得多才是关键”。 有报道称一款单词王的成本价只有100元左右,省级代理价为490元,地市级代理价为750元,县级经销价达到840元,而市场上的零售价达到惊人的998元! 在淘宝网等购物网站也可以看到许多商家称他们可以以三折价格销售电视购物节目中的产品,这也间接印证了电视购物产品生产成本低的说法。 工商统计 已经成投诉焦点 在2005年、2006年国家工商局发布的消费投诉分析中,有关电视购物的所占比例较大,12315、96315消费投诉中心的统计表明,有关电视直销问题的投诉高达2000起以上,平均每天能接到这类投诉6起以上。电视购物成了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记者先后和江西电视台等一些电视台的广告承包商取得过联系,对方表示电视购物时段大部分被卖出去了,而且每分钟的价格接近2000元,呈现上涨势头。 消协提醒 电视购物六大劣迹 今年,中消协曾多次通过媒体提醒,电视购物有六大劣迹,消费者要睁大眼睛。 第一,夸大功能 比如说某些增高类产品,卫生部批准的功能只有补钙,但他们的宣传却变成了增高 第二,名人代言 这是电视购物有效的促销手段,但这些名人并不一定了解产品,也不一定使用过这些产品 第三,虚假权威 比如打着国外某著名大学的旗号,甚至杜撰并不存在的科研机构 第四,特技处理 很多电视购物产品经常用消费者使用产品前后的对比照片或者图像来证明效果,但这很可能是利用了化妆、拍摄技巧或者电脑处理制造出来的假图片 第五,超级暴利 第六,逃避监管 为了逃避监管,有的电视购物公司的注册地址都是假的 专家说法 电视购物审查松 须提防卖完就跑 中国广告协会法规咨询部主任李方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出现了电视购物栏目,当时只是被视为“收费栏目”,几年后国家工商总局才规定将它认定为广告,目前对电视购物广告的审查是比较宽松的。 他说,电视购物节目有特殊之处,一是比普通广告时间长,二是主要集中在后半夜及上午9点左右的时间段,另外广告价格也相对便宜,每分钟千元甚至几百元。 李主任介绍,有几十家电视购物公司自愿把片子送给他们审查,他们发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很多片子中并不出现公司名字,只有销售热线,因此他特别提醒消费者,要避免上当,因为这些公司很容易改头换面,逃避责任。 同时,他建议管理部门提高电视购物公司注册资金门槛,甚至采取“押金”制,避免一些小公司的投机行为,这样做也是为电视购物健康发展创造环境。 北京泛太直销研究院院长助理张先生表示,电视购物属于无店铺销售的一种,他们受商务部委托,在10个大城市对无店铺销售进行了深入调查,他们已经提出了针对无店铺销售立法的建议报告。 不可信可信。。。奉劝你不要相信电视购物,多数是骗人的。 看中央频道吧,这个可是国家级的权威啊!中央频道似乎从来没有播过这些电视购物。也就是一些地方台为了利益播放这些东西,不是吗? 要不你就上网查一下那些商品,骂声一片呢。我的朋友就相信了一次电视购物买了一个瘦身产品,根本没效果。 可信啊不可信,一,他们在电视上说的时候会把东西的优点放大,缺点忽略.就是没有的优点,他们也会通过手段让你在电视上看到;二,质量得不到保证,(以前回学校坐火车的时候,对面的一个阿姨就说给他们家小孩子买的那个芭比娃娃质量一点也不好,两天就坏了,而且还花了好几百才买的一个); 三,售后服务,他们售后是否真的会有售后服务,现在谁也不知道 所以,个人建议,最好不要去买,以免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绝对不可信,死都不信!这个要看你买什么东西,如果是那些无聊的广告,你最好别信,一是没有质量保障,二是不见得是真的,如果是那些家用电器或手机之类的,我劝你还是去商场买吧,在电视上购物和商场购物的价格有差异,有的时候电视上的东西比商场还要高,也可以去淘宝买不要相信电视购物! 电视购物的产品都是广告夸大的,根本不值得购买! 上面所说的什么不满意无条件退货,你收到货后就明白了,你想退货简直比登天还难的! 电视购物都是广告夸大的,完全没有性价比!我想这是许多电视购物有这个经历人都知道的. 绝对的可信,都是货到付款的有些我认为可信一般不可信 可信不怎么可信不可信 不可信! 最好别打! 不要信 都是假的不一定一定不可信不可靠绝对不可信电视可信,东西不可信太不可信了,我身边有很多人都上当了,说的太好了。我亲身经历过..可信是相信有这个产品,不可信的是质量以及售后服务.. 气死我了...最好别买电视购物上的东西...没一句是真话..现在的还可信"好易购"可信.不可信 我就上当咯 一定不可信!一定不能信!电视购物是最不值得依赖的购物方式,往往言过其实,广告夸张,而价格却很高,所以强烈不推荐。 贵重品的话,还是建议到有信誉的大店里买,普通的东西,推荐到淘宝网上购买,物美价廉。 电视购物 上的东西你也敢买 不是说不好但是现在有很多 都与实物不符 长虹小智玲的机型我也看了 购物上说 它的屏幕不怕划 那除非它的外屏那是 蓝宝石的屏 那么它的价位还会是998吗 还有它说的防水 上面用的那点水 就相当于 你拿着手机在大雨中呆了一秒钟的水量 这么说的话任何手机都有防水的功能 真正防水的手机是说的 即便是在水里也能正常工作的 我印象中好象旧记得 三星的有一款式 不过你是买不道的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进入过中国的市场还有 它的 个头有老式大哥大那么大 蓝平 只能打电话和发短信 铃声单调 震动 忘记有没有了 建议 你还是买大品牌的 价钱随高 但是耐用 回答者:匿名 6-23 07:22 网上购物应该还是可靠的,不然电子商务发展也不会这么快。目前在我国,淘宝网是比较可靠的。 网站可靠不可靠,关键看它是否安全。而网购安不安全,除了自己要小心,主要看网站有什么服务和措施尽量保证安全。目前淘宝网就提供这样的服务项目。 首先,淘宝的旺旺即时对话工具很管用。你不仅可以用它与卖家沟通,了解物品的详细情况,通过交流,总能找到一点对卖家的感觉。 卖家卖出货品后,会得到买家的评价。你还可以利用淘宝旺旺,向已经买过该物品的其它买家了解供货商的信誉和对物品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会觉得安全的。 其次,淘宝的支付宝是目前最安全的支付工具。对买卖双方都有保障。 所以,在淘宝购物,相对来说还是安全的。 嘬ā!の 耂厷 回答采纳率:25.2% 2008-08-22 01:44 检举 每次看到电视购物这样的广告,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夸张,不真实,绝对不会买。 说得比唱得都好听,胡师傅不粘锅,甩脂机等,后来都被爆光了,最近看到一个卖金叶子的更可笑,表面度一层金么说成是“摸得到的地方都是黄金”。摸不到的地方呢,可想而知了,只有表面才是摸得到的,中间是摸不到的,字面游戏而已。还有个电台上卖限量版奥运收藏品的,上市第一天全国各大城市都出现抢够狂潮,抢了几个月怎么还没抢光! 你在网上随便搜索相关的新闻就知道了,不是我们太多心了,是电视购物叫我们太不放心了 死了都不信.....不过看你买什么,那些什么功能相连啊,打死都不信,还有减肥的什么的,至于手机嘛,是非常可信的,质量就别信了,其实电视购物卖得非常贵一般不可信 最好还是别信

㈣ 电视购物寄来假货!怎么办

电视购物中所提供的商品通常存在夸大功能、价格虚高、质量不过硬、售后难保修等问题。针对电视购物出现的问题,中消协曾发出“不可轻信电视直销广告”的消费警示。电视购物在订货前,必须详细了解商品和商家的信息,一定要货到再付款,出现问题后要注意保全证据,及时向当地工商部门或拨打商品销售地的12315投诉。
《消费者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五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经营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费者提供,造成消费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严重损害的,受害人有权要求经营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条、第五十一条等法律规定赔偿损失,并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

㈤ 怎么投诉电视购物(药物)

电视购物就是抓住大家投诉比较麻烦的心理
耗时耗精力的 价钱也不是太贵 不如自认倒霉的心理
大肆宣传 不然他的广告费哪来的
它们有它们的客服电话 可以要求退货
或者以12315威胁他们
电视购物的产品被投诉或者购买使用后出现严重问题甚至造成悲剧的例子数不胜数,锅王胡师傅现在就屡遭投诉要求退货,它的电视购物节目我也看了点,太假了,什么不粘锅什么无烟那种假象很容易就能做出来,再说现在的影视特效做这些东西更是小儿科,更何况人们为了兜售产品会想出一切办法的,说不择手段是相当正确。
这些都是我看节目所了解的,有很多也是我早就看明白了的,在节目里更找到了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其实这些骗术都很简单,但是有些时候真是不说不知道,其实每个人都难免的会被看似幼稚的骗术所骗,但是就是有人会不断上当,尤其是那些想达到功效又不想努力的人还有那些贪小便宜的人,很多购物节目比如什么鞋啊,手表啊等等全在内了,都说原价XXX现在打电话只需要XXX,而且还赠送价值XXX的什么什么。多他妈2啊!一看这就是假的,能送你那么多东西他们得赚多少啊,10块的东西敢卖100,100的东西能卖1000,你信吗?就是这样的,其实这是很多人很早之前就知道的,不知道的只能说你落伍了跟不上时代了。
电视购物就是这样的,忽悠的就是你,反正中国人多,忽悠一辈子也忽悠不完,总会有白痴来送钱的。
最后再说一下一个明显的骗局,电视购物只会给你一个购物电话,其他什么都没有,当发现自己上当或者身体乃至生命受到危害的时候,你想找人都找不到,而且接电话和销售产品的人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对你的任何一种语言情境都有书面的对答语句,并且会用一切办法忽悠你来买他们的东西,越多越好。“现在卖的非常好,快要断货了,建议你赶快订购”“现在我们正是促销期间,买一送三”“这个买一盒能达到什么效果,如果要达到最好效果,建议你卖五盒。”就是这些小儿科的东西,但是就会有人甘愿上当。
只能说电视购物120%都是假的~~~~~~祝吃一堑,长一智啦!!!!

㈥ 电视购物怎么投诉

电视购物多数都是以骗人为主的,怎么还上当呀,这些电视购物连个执照都没有。你如果想叫汁儿,工商局就没有档案的!
想投诉?不容易吧我的朋友,只有把你所看到的电视台告了。没功夫

㈦ 李佳琦回应中消协点名卖完不换货的问题,为何得到全网的爆赞

现今社会的购买商品的方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了,有从电商平台进行购物,也可以在直播过程中进行购物。直播购物有点类似于以前的电视购物,但是比电视购物要更方便,更简便,也更加透明化一点。在今年的双十一大促中,多位主播直播带货的订单也着实很是吓人,但是中消协也是就直播带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点名,李佳琦就是其中一员。李佳琦也是迅速对于中消协的点名进行了回应,因其处理方式得到网友赞同,被大为赞赏。

一、直播带货成为新兴的购物方式

直播带货是目前比较火的购物方式了,因为在直播中对于产品的特性、性能等都能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很多人也是很喜欢直播带货,直播带货带来的销量也是高的吓人。直播带货带来的直接主观的产品使用感受,促使很多人对其十分喜爱,因此也是成就了一批主播。

㈧ 电视购物上当,如何投诉

去消协,多去几次,他们也很怕麻烦的,我以前在电视购物做过,都是骗人的,每天都会接到投诉电话的

㈨ 电视购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方便

㈩ 电台购物问题

消协分析风险 专家提醒理智看待

针对电视购物出现的问题,中消协曾发出“不可轻信版电视直销广告”的消权费警示。中消协表示,这些电视直销广告过分夸大产品功效,采用虚假的现场演示诱导销售,而“效果演示”出自电脑数码技术。在消费者发现达不到承诺的效果时,厂家就强调消费者的个体特殊性,“建议”消费者继续购买。

中消协表示,除广告宣传与实际产品不符外,电视购物还存在虚假承诺、售后服务无保障等问题。工作人员提醒消费者,在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订货前,必须详细了解商品和商家的信息,一定要货到再付款,出现问题后要注意保全证据,及时到工商部门投诉。

与居高不下的投诉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些投诉解决起来却困难重重,电视购物公司花尽心思逃避监管,消费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护。据消费者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电视直销、网上购物、邮购等新兴的销售形式与传统的商场销售形式在发生消费纠纷时,有着显著的区别。消费者通过电视直销等方式购买的商品,很难找到其销售者;即使找到了,由于这些销售机构可能不在本地,或要求消费者提供相关证据,也会加大消费者的维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