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登录点击购物车跳转到登录界面,登录直接跳转到付款界面
2. 急求一套完整的B2c模式的测试用例
能否具体些呢,是指前端,还是B2C项目的后台?如果是前端,可以按照功能点或者模块来设计测试用例。如:搜索、导航、友情连接、留言、订单等都是独立的页面,也是属于Web页面中的模块。
3. 软件测试 订单筛选功能 写测试用例怎么写!
用例步骤:1、 任选一个订单类型2、状态选择待收货3、配送方式选择快递配送4、支付方式选择微信支付5、点击筛选按钮。预期结果:筛选出的订单数目(内容)正确
以此类推
4. 电商网站下订单怎么测试
直接测试商品,购买,付款,发货,取货
没什么捷径
5. 电商里面最复杂的测试模块是什么
电商网站后台九大功能模块详解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购物正在趋于一种时尚,电子商务网站也逐渐成为企业顺应潮流的标配。大多数人知道可能在电子商务网站前端有查询,注册登录,购物车等等功能。可是您知道建设电子商务网站后台功能模块都有哪些么?今天我们就聊聊电商网站后台功能模块的那些事。
电子商务网站整个系统的后端管理,按功能划分为九大模块,包括商品组织管理、订单处理、内容发布管理等模块。
一、后台主页:
各类主要信息的概要统计,包括客户信息、 订单信息、商品信息、库存信息、评论和最近反馈等。
二、商品模块:
1.商品管理:商品和商品包的添加、修改、 删除、复制、批处理、商品计划上下架、SEO、商品多媒体上传等,可以定义商品是实体还是虚拟,可以定义是否预订、是否缺货销售等。
2.商品目录管理:树形的商品目录组织管理,并可以设置关联/商品推荐。
3.商品类型管理:定义商品的类型,设置自定义属性项、SKU项和商品评论项。
4.品牌管理:添加、修改、删除、上传品牌 LOGO。
5.商品评论管理:回复、删除。
三、销售模块:
1.促销管理:分为目录促销、购物车促销和 优惠券促销三类,可以随意定义不同的促销规则,满足日常促销活动:购物折扣、购物赠送积分、购物赠送优惠券、购物免运输费、特价商品、特定会员购买特定商品、折上折、买二送一等。 2.礼券管理:添加、发送礼券
3.关联/推荐管理――基于规则引擎,可以支持多种推荐类型,可手工添加或者自动评估商品。
四、订单模块:
1.订单管理:可以编辑、解锁、取消订单、 拆分订单、添加商品、移除商品、确认可备货等,也可对因促销规则发生变化引起的价格变化进行调整。订单处理完可发起退货、换货流程。
2.支付:常用于订单支付信息的查看和手工 支付两种功能。手工支付订单,常用于“款到发货”类型的订单,可理解为对款到发货这类订单的一种补登行为。
3.结算:提供商家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结算 功能,通常是月结。同时,结算功能也是常用来对“货到付款”这一类型订单支付后的数据进行对帐
6. 电商软件测试是做什么的
一般情况下公司招聘的职位描述是这样的:
1、PC、web系统和app的测试;2、建立并完善测试流程,编写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完成测试报告;3、参与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关注项目需求的合理性,可测性(根据测试需求或测试用例搭建测试环境,执行测试,并协助研发人员定位排查问题,提交BUG,并进行BUG跟踪和回归测试,直到BUG解决);4、参与重大产品需求和架构设计评审,保证产品设计与架构的合理性。
岗位要求:1、*年以上工作经验;2、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具备较好的测试用例编写思维;3、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4、熟悉SQL(MySQL)或**语言,能熟练进行增删改查操作;5、具备自动化测试经验;6、有电商及相关行业工作经验者优先。
7. 淘宝网上购物测试用例怎么写
写一下你的使用感受就行了,赞一下这个宝贝的之类的
8. 黑盒测试中,商品购买一般怎样设计测试用例进行测试
四个方面抄:购物车、配送方式、支袭付方式、提交订单
购买数量的上下限,数量限制逻辑,批量增删改、支付方式、支付成功|失败的处理方式,回调地址是否正确,订单状态的变化,数据传输是否正确 等等,参照着需求(PRD)写
9. 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
下面说说测试用例、输入数据及预期输出。输入数据是测试用例的核心,对输入数据的定义是:被测试函数所读取的外部数据及这些数据的初始值。外部数据是对于被测试函数来说的,实际上就是除了局部变量以外的其他数据,老纳把这些数据分为几类:参数、成员变量、全局变量、IO媒体。IO媒体是指文件、数据库或其他储存或传输数据的媒体,例如,被测试函数要从文件或数据库读取数据,那么,文件或数据库中的原始数据也属于输入数据。一个函数无论多复杂,都无非是对这几类数据的读取、计算和写入。预期输出是指:返回值及被测试函数所写入的外部数据的结果值。返回值就不用说了,被测试函数进行了写操作的参数(输出参数)、成员变量、全局变量、IO媒体,它们的预期的结果值都是预期输出。一个测试用例,就是设定输入数据,运行被测试函数,然后判断实际输出是否符合预期。下面举一个与成员变量有关的例子: void CMyClass::Grow(int years)
{
mAge += years;
if(mAge < 10)
mPhase = 儿童;
else if(mAge <20)
mPhase = 少年;
else if(mAge <45)
mPhase = 青年;
else if(mAge <60)
mPhase = 中年;
else
mPhase = 老年;
}
测试函数中的一个测试用例:
CaseBegin();{
int years = 1;
pObj->mAge = 8;
pObj->Grow(years);
ASSERT( pObj->mAge == 9 );
ASSERT( pObj->mPhase == 儿童 );
}CaseEnd();
在输入数据中对被测试类的成员变量mAge进行赋值,在预期输出中断言成员变量的值。现在可以看到老纳所推荐的格式的好处了吧,这种格式可以适应很复杂的测试。在输入数据部分还可以调用其他成员函数,例如:执行被测试函数前可能需要读取文件中的数据保存到成员变量,或需要连接数据库,老纳把这些操作称为初始化操作。例如,上例中 ASSERT( ...)之前可以加pObj->OpenFile();。为了访问私有成员,可以将测试类定义为产品类的友元类。例如,定义一个宏:
#define UNIT_TEST(cls) friend class cls##Tester;
然后在产品类声明中加一行代码:UNIT_TEST(ClassName)。 下面谈谈测试用例设计。前面已经说了,测试用例的核心是输入数据。预期输出是依据输入数据和程序功能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对于某一程序,输入数据确定了,预期输出也就可以确定了,至于生成/销毁被测试对象和运行测试的语句,是所有测试用例都大同小异的,因此,我们讨论测试用例时,只讨论输入数据。
前面说过,输入数据包括四类:参数、成员变量、全局变量、IO媒体,这四类数据中,只要所测试的程序需要执行读操作的,就要设定其初始值,其中,前两类比较常用,后两类较少用。显然,把输入数据的所有可能取值都进行测试,是不可能也是无意义的,我们应该用一定的规则选择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输入数据,主要有三种:正常输入,边界输入,非法输入,每种输入还可以分类,也就是平常说的等价类法,每类取一个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如果测试通过,可以肯定同类的其他输入也是可以通过的。下面举例说明:
正常输入
例如字符串的Trim函数,功能是将字符串前后的空格去除,那么正常的输入可以有四类:前面有空格;后面有空格;前后均有空格;前后均无空格。
边界输入
上例中空字符串可以看作是边界输入。
再如一个表示年龄的参数,它的有效范围是0-100,那么边界输入有两个:0和100。
非法输入
非法输入是正常取值范围以外的数据,或使代码不能完成正常功能的输入,如上例中表示年龄的参数,小于0或大于100都是非法输入,再如一个进行文件操作的函数,非法输入有这么几类:文件不存在;目录不存在;文件正在被其他程序打开;权限错误。
如果函数使用了外部数据,则正常输入是肯定会有的,而边界输入和非法输入不是所有函数都有。一般情况下,即使没有设计文档,考虑以上三种输入也可以找出函数的基本功能点。实际上,单元测试与代码编写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编码时对上述三种输入都是必须考虑的,否则代码的健壮性就会成问题。
白盒覆盖
上面所说的测试数据都是针对程序的功能来设计的,就是所谓的黑盒测试。单元测试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设计测试数据,即针对程序的逻辑结构来设计测试用例,就是所谓的白盒测试。在老纳看来,如果黑盒测试是足够充分的,那么白盒测试就没有必要,可惜“足够充分”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例如:真的是所有功能点都测试了吗?程序的功能点是人为的定义,常常是不全面的;各个输入数据之间,有些组合可能会产生问题,怎样保证这些组合都经过了测试?难于衡量测试的完整性是黑盒测试的主要缺陷,而白盒测试恰恰具有易于衡量测试完整性的优点,两者之间具有极好的互补性,例如:完成功能测试后统计语句覆盖率,如果语句覆盖未完成,很可能是未覆盖的语句所对应的功能点未测试。
白盒测试针对程序的逻辑结构设计测试用例,用逻辑覆盖率来衡量测试的完整性。逻辑单位主要有:语句、分支、条件、条件值、条件值组合,路径。语句覆盖就是覆盖所有的语句,其他类推。另外还有一种判定条件覆盖,其实是分支覆盖与条件覆盖的组合,在此不作讨论。跟条件有关的覆盖就有三种,解释一下:条件覆盖是指覆盖所有的条件表达式,即所有的条件表达式都至少计算一次,不考虑计算结果;条件值覆盖是指覆盖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即每个条件的取真值和取假值都要至少计算一次;条件值组合覆盖是指覆盖所有条件取值的所有可能组合。老纳做过一些粗浅的研究,发现与条件直接有关的错误主要是逻辑操作符错误,例如:||写成&&,漏了写!什么的,采用分支覆盖与条件覆盖的组合,基本上可以发现这些错误,另一方面,条件值覆盖与条件值组合覆盖往往需要大量的测试用例,因此,在老纳看来,条件值覆盖和条件值组合覆盖的效费比偏低。效费比较高且完整性也足够的测试要求是这样的:完成功能测试,完成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分支覆盖、路径覆盖。做过单元测试的朋友恐怕会对老纳提出的测试要求给予一个字的评价:晕!或者两个字的评价:狂晕!因为这似乎是不可能的要求,要达到这种测试完整性,其测试成本是不可想象的,不过,出家人不打逛语,老纳之所以提出这种测试要求,是因为利用一些工具,可以在较低的成本下达到这种测试要求,后面将会作进一步介绍。
关于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程序测试领域的书籍一般都有讲述,普通方法是画出程序的逻辑结构图如程序流程图或控制流图,根据逻辑结构图设计测试用例,这些是纯粹的白盒测试,不是老纳想推荐的方式。老纳所推荐的方法是:先完成黑盒测试,然后统计白盒覆盖率,针对未覆盖的逻辑单位设计测试用例覆盖它,例如,先检查是否有语句未覆盖,有的话设计测试用例覆盖它,然后用同样方法完成条件覆盖、分支覆盖和路径覆盖,这样的话,既检验了黑盒测试的完整性,又避免了重复的工作,用较少的时间成本达到非常高的测试完整性。不过,这些工作可不是手工能完成的,必须借助于工具,后面会介绍可以完成这些工作的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