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购物优惠 » 政府单位禁止发放购物券通知
扩展阅读
宁波奥德赛优惠价格 2021-03-15 14:26:02
丹尼斯购物卡能挂失么 2021-03-15 14:25:58
淘宝购物指纹验证失败 2021-03-15 14:24:44

政府单位禁止发放购物券通知

发布时间: 2021-02-22 09:02:02

A. 我国政府为什么一再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券

首先,这为行贿提供便利

其次,它充当了货币的作用,也就冲击了市场货币流通,严重损害了国家货币(人民币)的功能

B. 问国家关于代金券的管理规定

财政部有相关规定,具体如下:

为规范地方政府消费券发放使用管理,充分发挥政府消费券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促进发展等政策目标作用,维护正常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本指导意见所称地方政府消费券,是指由地方各级政府在本级预算(含当年预算收入和以前年度预算资金结余)中安排发放的用于兑换商品(或服务)的有价支付凭证。

二、地方各级政府发放政府消费券,应冠以本行政区政府名称,并注明其用途。如:××省(或××市、××县)人民政府消费券-××购物券(或××食品券、××培训券等)。同时要注明消费券的使用期限和起始日期。

三、地方各级政府应明确本级政府发放政府消费券的主管部门或承办单位。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本级政府规定的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管理。

四、地方各级政府应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本级政府消费券发放规模、发放时间、申领人资格、申领程序、使用范围以及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等,确保符合资格条件的申领人及时、便捷申领和使用政府消费券。

五、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发放购物券、职业技能培训券、困难群体粮油或食品兑换券等符合公共财政支持范围和方向的消费券,以扩大并引导消费。消费券发放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公开、公正地确定商品(或服务)供应商。

六、地方政府消费券原则上应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地方政府发放。有条件或财政资金承受能力的乡(镇)政府、村级组织以及社区、街道等可发放粮油或食品兑换券。

七、地方政府发放用于刺激消费的购物券、粮油或食品兑换券等,应按照公平合理原则,重点向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优抚对象以及其他困难群体倾斜;职业技能培训券应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及城市失业者倾斜。

八、地方各级政府发放地方政府消费券应纳入本级政府预算管理。按规定需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的,必须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批。乡(镇)政府、村级组织以及社区、街道等发放粮油或食品兑换券应报所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九、有以下行为或情形之一的,地方各级政府不得发放地方政府消费券,已发放的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一)本级政府预算中没有资金来源或支出安排;

(二)政府担保发放有价支付凭证或优惠凭证;

(三)以政府消费券抵顶或支付应发放职工工资或劳务报酬;

(四)发放未注明使用期限或用途的政府消费券;

(五)其他违规发放的消费券。

十、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地方政府消费券使用监督管理,禁止政府发放的消费券直接兑换现金,禁止在使用时找零或者替代现金找零,禁止倒买倒卖,禁止反复流通。

十一、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依法加强对企业发放有价支付凭证或优惠凭证的监管。

十二、执行中如遇到问题或有改进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商务部(市场运行司)。

(2)政府单位禁止发放购物券通知扩展阅读

2020年作为北京消费季重量级板块,北京市消费券包括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的专项消费券、智能产品消费券和面向城乡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家庭等困难群体,社区工作者、一线医务人员等群体发放的特定消费券。

此外,银联、腾讯等支付平台,京东、苏宁易购(002024)、寺库等电商平台,盒马鲜生、红星美凯龙(601828)等线下实体商业,共同推出“百亿补贴”让利,发放购物券、餐饮券、外卖优惠券、家居家电消费券,密集打造围绕品牌、品质为主题的让利活动。

C. 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要三令五申,不允许企业向职工发放各类购物卡,消费券

因为那样的话不利于反腐的吧

D. 节假日大型商场向单位发放购物券,是否违反不正当竞争

不违反

E. 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明令禁止发放的物品有哪些

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

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涉及外事、港澳台事务、侨务等工作需要不在此限,但也要提倡节俭。要严肃财经纪律,强化审计监督,相关费用不准转嫁摊派,一律不予公款报销。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持之以恒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对顶风违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责任追究,通报曝光典型案例。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不断深化和巩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

1、职工奖励≤800元;

2、节日慰问≤“总额”的30%;

3、节日慰问品的发放总额不得超出本级工会经费年度预算支出总额的30%;

4、生日慰问≤300元;

5、餐费补助≤每餐60元;

(5)政府单位禁止发放购物券通知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违规发放消费卡、购物卡和举办团拜活动

经查,2013年和2014年,该公司以组织员工疗休养为名,虚列人数两次向旅游公司购买“自由通卡”(可用于旅游等多种消费)共376.1万元发放给班子成员及员工,连续两年春节在珠江宾馆、公司食堂举行团拜活动,并向干部员工发放购物卡共79.65万元。

此外,该公司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问题。因顶风违纪,党委书记、董事长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被免去其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调整工作岗位;总经理和有关副总经理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及有关责任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有关违纪费用被追缴。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原局长李吉南违规收受节礼: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原局长李吉南违规收受节礼等问题。经查,2005年至2014年春节期间,李吉南多次收受深圳市教仪设备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林某礼金共3.8万元。

同时,李吉南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导致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和直接管辖的下属多人发生违纪违法问题。李吉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违纪所得被收缴。

案例警示:

对于违规公款旅游或变相公款旅游、收送“红包”、打高尔夫球、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公款吃喝、乱发津贴补贴等问题,廉洁自律规定早已明令禁止,中央和省委已经三令五申,

但是仍然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把纪律和规矩当“耳边风”,甚至利用传统节日之机想方设法“捞好处”,打着“过节”的旗号谋私利,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不收手、不收敛,这是明显的顶风违纪行为。

上述问题的发生和查处,再一次警醒我们,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持对违纪违法行为从严从快查处、寸步不让的高压态势。

国庆节即将来临,各级党委(党组)要强化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强纪律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意见》,认真抓好《关于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的组织实施,大力纠治“节日病”,做到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常提醒、监督全覆盖,确保廉洁过节。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作敢抓敢管、严于律己的表率,特别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强化廉洁从业、严守纪律的意识,做到不搞特权、不谋私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不断释放从严惩处、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的《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办法》,基层工会应严格执行以下规定:

(一)不准使用工会经费请客送礼。

(二)不准违反工会经费使用规定,滥发奖金、津贴、 补贴。

(三)不准使用工会经费从事高消费性娱乐和健身活动。

(四)不准单位行政利用工会账户,违规设立 “小金库”。

(五)不准将工会账户并入单位行政账户,使工会经费开支失去控制。

(六)不准截留、挪用工会经费。

(七)不准用工会经费参与非法集资活动,或为非法集资活动提供经济担保。

(八)不准用工会经费报销与工会活动无关的费用。

F. 政府可以扣干部职工的考核奖发购物券吗

应该是不能随便扣除的,必须有相关的制度依据。而且货币工资是不能用其他的实体物品代替的。购物券是福利性待遇,现在政府三令五申,不建议再发放购物券,作为对员工的福利。

G. 为什么有的客户不能使用政府派发的支付宝消费券

因为单笔支付只可核销1张,同一用户在同一商家每日仅限核销2次消费券。

以福州市为例,消费券可通过两种方式领取。在支付宝首页搜索“福州”或点击活动图片或进入“惠聚榕城”会场,点击申领消费券包;线下门店扫描活动海报二维码,进入“惠聚榕城”会场,点击申领消费券包。消费券使用范围不变,依旧覆盖在福州市行政区范围内的线下实体商家,包括餐饮、商超便利、休闲娱乐等消费场所。

支付时可以与其他优惠叠加使用,但单笔支付只可核销1张,同一用户在同一商家每日仅限核销2次消费券。商家采取平台推荐加自主报名方式产生。未参加第一、二轮活动的福州商家仍可在支付宝上搜索“福州商家”,提交报名信息,经审核通过后,可参与此次消费券活动。

(7)政府单位禁止发放购物券通知扩展阅读:

支付宝消费券使用的相关要求规定:

1、严禁通过虚假交易等手段进行消费券套现违法行为;严禁通过社交软件、网络平台等信息渠道发布、传播套现消费券等违法信息。

2、对有以上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取消其活动参与资格,列入失信名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对有变相加价、不兑现优惠承诺、消极处理消费投诉等行为的商家,将取消其活动参与资格,依法追究其相关责任;情况严重的,列入失信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