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从双十一的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原理一:激励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
首先,别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义是光棍节。而这一意义也被精通心理学的营销者们运用到了促销理念中。“光棍节,我们除了购物还能做什么”、“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趁着还没有另一半的时候尽情虐待自己的钱包吧”。很多单身的男女们并不是受到价格的吸引,而是被这样的带有浓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论给拉到了光棍节的购物大军中。
另外,大多数的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即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原本电商们就有一大群忠实的消费群体,即使没有所谓的“购物狂欢节”,他们也习惯了网上购物。平日常常要买的商品突然间铺天盖地地打起了折,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最先受到激励的一批人。在他们状若癫狂的行为的影响下,他们周围很多原先并不了解这个活动,甚至几乎从不进行网上购物的人也不知不觉打开网页,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捞一笔”。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在这种强有力的激励下会失去理性消费的约束,造成大量的过度消费。“光婚节妻子疯狂消费,导致婚姻危机”,“一女子光混节狂拍一万多元,用光全部积蓄”。节后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这些案例似乎有点极端,但也证明了,
在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很多人在光棍节当日的消费是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的。
原理二: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则是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当价格变动时,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将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而针对这些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采取适度的降价手段将有利于提升销量,增加收益。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购买决策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也正是“双十一”当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总结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难以理解、琢磨不透,但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便能很轻松地得到解释。
就如这次电商们所创造的网络购物奇迹,深刻地体现了经济学中的激励理论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而反过来说,这些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也为电商们此次营销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⑵ 从商品价格与消费心理的角度,谈谈为何消费者和商家都热衷于双十一购物节
通常双十一购物节,由于一些规则的设置,货品的单价可能是全年最专低的,但有可能为了获得属这个低价,消费者的购买数量就需要提升。虽然商家或许单品的利润降低了,但是由于销量增加了,利润的绝对值可能是提升了。所以,在一个临界点上,双十一购物节确实能够带动消费。但毕竟是有一个临界点的,这个需要判断购买力,产品的消耗以及更新换代,还需要考虑经济的因素。一旦突破一个临界点,双十一的增长也会受到限制。
⑶ 双11购物节的出现体现消费者什么消费心理
有钱了阔了没时间购物这叫土豪即使家里已经买过一些东西还要买
⑷ 如何从双十一的角度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
商品的价格由价值决定,而同一商品对不同消费者可能价值不一样,所以,版消费者也可能对权同一商品给出不同的价格。个人认为,商品对消费者的价值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理性的购买是你觉得这件商品满足了你的价值预期后才会发生,价格并不是太重要。比如我要一件羽绒服,鉴于自己的品牌和常识认知,觉得价格在2000左右我能接受。恰巧我喜欢的牌子2200,那么我会买,形成交易,如果价格过高超出我的预期,不会买,如果价格过低,低于普遍社会认知,偏离品牌该有的价格,那么我会觉得可能是假货,也不会形成购买。价格只是价值的具体化体现而已。
⑸ 双十一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11月11日零点刚过1分36秒,2019年天猫双11的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这个速度再次刷新天猫双11成交总额破100亿的纪录:2016年用了6分58秒,2017年用了3分01秒,2018年用了2分05秒。
今年天猫双11成交总额破1000亿来得有点小快!1小时03分59秒,天猫双11成交总额冲破1000亿大关,比2018年快了43分钟25秒,比2017年快了近8小时。
这庞大的双十一数据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经济学原理呢?消费者和商家到底是谁占了便宜呢?又反应了那些经济学原理呢?
一、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也就是说: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他对此商品的需求会随着对其拥有量的增加而递减。比如当时有10个包时你对包的需求就会相对的减缓,这种递减也许缓慢也许迅速。如果缓慢,那么他对此商品所出的价格,就不会因为他对此商品的拥有量的大量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而且价格的小幅度下降会使他的购买量大幅度增加。
11月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二、稀缺理论
稀缺理论,说的是一件东西越稀缺价值就越大。双十一除了降价外,商家还有一个绝招限量限时秒杀。“商品限量”“双十一后恢复原价”的商家口号,常营造出商品稀缺机会难得的认知,从而引发消费者的争抢。
三、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因某些因素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近年来,双十一已经在互联网用户中,形成了一种消费文化,让人有种不在这天买点什么,就和时代脱节的感觉,于是羊群效应就发生了。
⑹ 双十一的消费者行为,背后是什么心理
跟风、随大众,欢腾,愿意与他人去参与一个购物节来喜庆,就是一种想表达一下 调剂下日常工作生活的常规;同时这也是掉进卖家销售商家的营销套层中。被营销着的自乐...
⑺ 双十一人们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去购买商品
商家足销,消费心理去购买商品
⑻ 双11这一天影响消费者消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双十一这一天消费者消费的最大原因是因为优惠大,这一天的优惠力度很大所以买的就多
⑼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双十一活动中消费者的心理状态
首先我们应该先知道为什么会忍不住剁手!
我想说,双十一,消费者有一个心理,就是容易冲动消费!
双11的心理学,买前必了解!!!
那么究竟该如何控制自己的大脑和双手,不去盲目跟风,去购买一些非必需品或者质量低价格便宜的残次品呢?
其实最主要的是先搞清楚自己想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理性的规划自己的需求,才是控制自己冲动消费的最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