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双十一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11月11日零点刚过1分36秒,2019年天猫双11的成交总额突破100亿元。这个速度再次刷新天猫双11成交总额破100亿的纪录:2016年用了6分58秒,2017年用了3分01秒,2018年用了2分05秒。
今年天猫双11成交总额破1000亿来得有点小快!1小时03分59秒,天猫双11成交总额冲破1000亿大关,比2018年快了43分钟25秒,比2017年快了近8小时。
这庞大的双十一数据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样的经济学原理呢?消费者和商家到底是谁占了便宜呢?又反应了那些经济学原理呢?
一、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商品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也就是说:人们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其他情况不变,他对此商品的需求会随着对其拥有量的增加而递减。比如当时有10个包时你对包的需求就会相对的减缓,这种递减也许缓慢也许迅速。如果缓慢,那么他对此商品所出的价格,就不会因为他对此商品的拥有量的大量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而且价格的小幅度下降会使他的购买量大幅度增加。
11月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二、稀缺理论
稀缺理论,说的是一件东西越稀缺价值就越大。双十一除了降价外,商家还有一个绝招限量限时秒杀。“商品限量”“双十一后恢复原价”的商家口号,常营造出商品稀缺机会难得的认知,从而引发消费者的争抢。
三、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因某些因素影响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近年来,双十一已经在互联网用户中,形成了一种消费文化,让人有种不在这天买点什么,就和时代脱节的感觉,于是羊群效应就发生了。
B. 从经济学角度看,双十一什么都不买,是亏了吗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理性人会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因此,他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双十一”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简单来说,无非就是类似“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这样的宣传。就是在这种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很多人在双十一当日的消费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
价格弹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价格弹性衡量的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月11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这场促销大战中,大部分卖家的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显然,商家绝对不会对大米之类的刚性消费品进行降价促销,一方面利润微薄,另一方面相关产品的促销对于销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同于大米、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装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我们看到,恰恰是这一类——衣服、饰品、化妆品、家具等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成为了“双十一”促销的主流。
C. 双11马云赚什么钱有点想不明白很多人都说双11淘宝赚了多少亿天猫又赚了多少亿,但不管是淘宝还是天
如果不计算广告的话,天猫收取每笔交易5%的佣金(不含淘宝集市),假设今年天猫专商属场销售300亿,那么马云至少赚取了300*5%=15亿,加之天猫当天还有广告位置,很多品牌一天就投放几百万的,假定收入广告费7000万,还有聚划算费用等等,也算3000万的话,所以如果是300亿的天猫销售额的话,预计赚取16亿。
网上参考的答案,不过大概就是这么算的
D. 双十一反应的社会现象
双十一的火爆不仅仅让众多电商卖家赚的盆满钵满,而且也相应了带动了无数产业链的有序推进,提供超过数十万个就业岗位,甚至于因为双十一某些地区脱离了贫困村的头衔。最常见的就是物流、仓储的服务,快递员虽然是一个辛苦活,但是在工资方面却相当不错,一个三线城市的快递配送员,在十一月份至少可以拿到6000-10000元的工资。可见快件的数量真实超乎想象。
双十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吗?
物流技术的不断更新也是双十一带来的一个显著变化,我们知道不管配送员再怎么多,在双十一期间必然会造成物流的延迟,甚至在系统上的更新显示都不一定来得及,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各大物流企业都在想办法提高运输的效率、加快物流的配送,就像京东的无人机、无人车甚至无人地下系统,虽然很多都还是试运营,但是不难看出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双十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吗?
此外还有很多方面,虽然说现在的物流配送系统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先进,但是主要的运输方式还是以陆路运输为主,我们平时开车的时候像是各家快递的货车想必是比较常见的,在没有新的行之有效的运输方式出现之前,大货车绝对是陆地配送的中坚力量,以此就产生了相关车企的繁荣。货车每年的采购、养护、升级都能够给相关的企业带来巨大的利润。
双十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吗?
还有电商从业者日益增加,关于电商运营相关岗位的需求也逐步上涨,甚至很多原本不属于电商行业序列的岗位也成为当下的热门:比如UI、BD、DBMS等。
双十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吗?
双十一是成功的,成功的不是巨大的销售额,而是给社会、生活、科技带来的可见变化,以及人们追求幸福美好、和谐稳定生活的推动器。
E. 今年的双十一与往年又有什么不同你今年做到理性消费了吗
今年的双十一首先从时间上就和往年带有不同。往年的双十一指的是在11月11号这天,会给出一些力度较大的优惠,而今年的双十一,已经提前到了10月中下旬,从20号开始就加入到双十一的采购行列。今年的双十一普遍以预付定金的方式开始预热,从给付定金到真正的买下商品,还有一段的时间,但是这种付定金的购物方式,给以的优惠力度也是很大的,所以才能让消费者不厌其烦,心甘情愿的分两步为此买单。
今年的玩法跟往年大有不同,采用预售的方式,选择在半夜的时间让消费者支付尾款,而这段时间一直到早上都是不支持退款的,可能早上的时候快递就到了消费者手里了,不让消费者有后悔的机会。我本人对此还是抱有一定的理性的,我个人的网购习惯还是以不复杂为主,如果直接告诉我一个商品能优惠多少钱,那么我可能就会选择那一个时间去购买,但是这种付定金再付尾款的方式,我个人并不是很感冒,所以也可以说是做到了理性消费吧。
F. 双十一的到来,最后获利的到底是谁呢
淘宝平台抓住了人们这种盲目的从众心理,这种说法其实是相较于平时的价格而言,和双十一当天的差价产生对比,让消费者认为是赚到了钱,其实就是有了这种盲目的心理,才导致大多数人都想抢更多的商品,多买到了一些不必要的商品,支出的金钱其实相对于平时会更多。
谈到这里,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中间商”——淘宝平台。有些人对于淘宝和店铺的关系理解可能比较局限,不太清楚他们之间有何利益关系。其实他们也是一种互相合作关系,店铺需要流量,淘宝能帮他们宣传带来流量,这中间的媒介就是巨额的广告费。所以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为什么双十一的最大利益方是淘宝平台,而不是商家。
第三,购买量高,但是退货量也高。双十一当天,店铺的购买量高值得庆幸,与之对应的烦恼是退货量相比于平时会更多。由于双十一当天,系统是不支持退款的,这就导致了双十一当天已经发货的商品,买家退款的话,就需要召回,卖家就白白的损失了物流费和包装费。根据某店铺的统计,去年双十一的订单有将近4万件,但是在第二天退款蜂拥而至,将近7000件直接被退款并且还有5000多件商品被买家拒收,退货率高达百分之30,远高于平时的水平。
G. 双十一经济现象解释价值规律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双十一”现象
如今的
11
月
11
日早已不是几年前网友用来调侃的“光棍节”
。在以阿里巴
巴旗下的淘宝、天猫为主力军,京东、苏宁易购、当当、亚马逊等为配角的电商
们的大力推广下,
“光棍节”俨然已成为了全民公认的“消费节”
。事实上,早在
2009
年,
淘宝就率先发起了所谓的
“
1111
购物狂欢节”
,
2009
年
11
月
11
日淘宝
网当天的销售额达到
1
亿元。次年,淘宝延续上一年的营销方式,在
11
日当天
收获了
9.36
亿元的销售额。
2011
年淘宝和天猫的销售额再次急剧飙升,达到了
53
亿元,
其中天猫
33.6
亿元,
淘宝
19.4
亿元。
直至
2012
年,
“
1111
购物狂欢节”
又一次刷新了其历史记录。
据统计至
11
月
12
日
00
:
00
为
止,
阿里巴巴集团
“双
十一”促销的总销售额达到了
191
亿元,其中天猫
132
亿元,淘宝
59
亿元。与
去年相比,天猫今年的业
绩同比增速为
292%
,而淘宝为
204%
。
“双十一”当
天,支付宝交易笔数超
1
亿笔,最高峰时处理交易数达
20.5
万笔
/
分钟。这些数
据让人们在乍一眼看到时惊讶得合不拢嘴,
而回过头想想却又不得不承认,
自己
也的确曾为这些骄傲的业绩作出过小小的贡献。
“双十一”现象是营销学上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本文并不
是要从营销学的角度探讨阿里巴巴的营销手段的高明之处,
而是试图运用经济学
原理来简单分析“双十一”快递爆仓的原因所在。
原理一:激励理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激励是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
罚或奖励的预期。
由于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与利益做出决策,
因此,
他们会对激
励做出反应。
利用节日做促销其实是一个比较老套的营销手段了。元旦、中秋、国庆、圣
诞,只要是个节日,我们都能看到商场里五花八门的打折促销。但是,
“双十一”
促销之所以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节日促销都要成功,
就是因为电商们不仅仅采用
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
首先,
别忘了
11
月
11
日最原始的意义是光棍节。
而这一意义也被精通心理
学的营销者们运用到了促销理念中。
“光棍节,我们除了购物还能做什么”
、
“把
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
、
“趁着还没有另一半的时候尽情虐待自
己的钱包吧”
。很多单身的男女们并不是受到价格的吸引,而是被这样的带有浓
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论给拉到了光棍节的购物大军中。
另外,大多数的人在决定自己的行为时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即在社会群体的
无形压力下,
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原本电商们就有一大群忠
实的消费群体,即使没有所谓的“购物狂欢节”
,他们也习惯了网上购物。平日
常常要买的商品突然间铺天盖地地打起了折,
这使得他们成为了最先受到激励的
一批人。
在他们状若癫狂的行为的影响下,
他们周围很多原先并不了解这个活动,
甚至几乎从不进行网上购物的人也不知不觉打开网页,
看看是不是真的能
“大捞
一笔”
。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在这种强有力的激励下会失去理
性消费的约束,造成大量的过度消费。
“光婚节妻子疯狂消费,导致婚姻危机”
,
“一女子光混节狂拍一万多元,用光全部积蓄”
。节后这样的新闻层出不穷。这
些案例似乎有点极端,
但也证明了,
在全民消费的激励之下,
很多人在光棍节当
日的消费是超出了自己的预算约束的。
原理二: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定理表明,
一种物品的价格下降将使其需求量增加。
需求价格弹性则是
衡量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
应很大,那么这种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的。
11
日当天,很多网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们也许会感
到疑惑:
他们真的能赚钱吗?还是不惜亏本也要随促销的大流?当运用需求价格
弹性这一工具来进行分析之后我们就会发现,
在这场促销大战中,
大部分卖家的
收益是远远超过他们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推知,
不同于大米、
食盐这些缺乏弹性的生活必需品,
服装
首饰等的需求量往往极易受到价格的影响。
当价格变动时,
这类商品的需求量变
动的比例将大于价格变动的比例,即需求价格弹性大于
1
。而针对这些需求富有
弹性的商品,
采取适度的降价手段将有利于提升销量,
增加收益。
这也正好解释
了为什么衣服、
饰品、
化妆品、
家具等购买决策易受价格影响的商品,
也正是
“双
十一”当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总结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难以理解、
琢磨不透,
但运用经济学的原理便能很轻
松地得到解释。
就如这次电商们所创造的网络购物奇迹,
深刻地体现了经济学中
的激励理论和需求价格弹性理论,
而反过来说,
这些经济学中最基础的理论,
也
为电商们此次营销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
H. 举办《2020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有怎样的意义
举办《2020天猫双十一狂欢夜》有着非常大的意义,通过这样的行动,能够对天猫双十一进行一个很大力度的宣传,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双十一的抢购活动中来,进而推动天猫商城的交易量更大。
而这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网络购物的方便,开始加入到双十一的购物大军里。每到这一天,就有许许多多的人买很多衣服、手机,家居用品等等,而且价格都是非常的便宜和实惠,优惠力度非常的大。根据这次的数据统计,这次双十一的销售额达到了三千多亿,数量非常的庞大。因此,举报这次狂欢夜,能够更好的宣传双十一,鼓励大家购物。
I. 天猫双十一2000多亿的成交额,但这能给天猫本身带来多少盈利呢
我是苏北一农民。很对不起,双11这天我正在自己农田抗旱浇小麦,对天猫一分钱贡献都没有,惨愧。
J. 双十一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应该将双十一购物节放在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角度来理解。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整个社会生态体系由原来的空间价值状态转移到现在的时间价值状态中来了。空间价值状态强调的是物的价值,而时间价值状态则是强调生命的价值,强调的是人的价值,也就是说在强调物的价值的双十一购物节其实是在背离时代发展潮流的,这样的购物节就一定不会成为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是其一;其二互联网信息时代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征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那就是它是对原来工业化时代信息不对称结构的侵蚀与崩解。这种侵蚀和崩解实际上是对思维惯性、行为习惯的侵蚀和崩解,意味着一个对信息垄断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了,而一个公开、透明的时代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更 意味着原来的思想已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了,双十一购物节的促销活动是不是做到了信息的公开、透明呢?是不是在用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思想考虑问题呢?在笔者看来阿里巴巴依然抓工业化时代的尾巴,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用原来的思维惯性和行为习惯来组织这次活动,而不是用新的思维来面对新形式下的新问题了。这实际上是在误导大家,在维护自身利益(这无可厚非),不过阿里巴巴的双十一购物节本质上是在扭曲社会的发展方向,这应该是其最大的错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