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泉州南翼新城的介绍
泉州市南翼新城(安平区)城市规划综合研究之概念性城市规划设计方案通过了市版城乡规划局权主持的评审。泉州南翼新城(安平区)城市规划综合研究规划范围涉及泉州城市南翼的安海、内坑、东石、官桥、水头、石井6个镇。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一心、两带、三组团”,基本上呈现“北部工业物流、中部综合服务、南部港口服务”的空间格局。
B. 安溪大白濑水库有没有最新消息啊
今天得到的消息是一定会建的了。
高峡出平湖。未来某一年,在安溪县白濑乡与剑斗镇的土地上, 或许一个碧波万顷的大白濑水库将出现在青山绿水间,用当地人的话说,大白濑水库,其实就是我们泉州版的“三峡水库”。(有关报道详见2月24日《东南早报》a05《投资100亿 建口“大水缸”》)
前天,安溪县邀请省市两级水利专家到白濑乡、剑斗镇进行实地考察勘测,并于昨天召开大白濑水库前期筹建工作专家咨询会。记者就大白濑水库的未来蓝图以及对当地的影响展开了采访。
大白濑水库 具备天时地利
“解决本地水资源短缺问题,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从外地调水,二是开发本地资源,三是海水淡化。”省水利厅原厅长黄柏荣认为,作为整个晋江流域重要水资源之一,面积达3101平方千米的西溪,迄今尚无大中型蓄水工程,至今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泉州市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黄柏荣认为,北水南调工程虽然也是为了解决泉州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与开发大白濑相比,开发本地资源建设大白濑水库具有“天时地利”条件,更凸显本地优势,且长久。
“在北水南调项目筹建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考虑的一个问题是:境内能不能自己建水库?”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何文兴曾负责北水南调工程相关工作,他认为,根据“先境内后境外、先治污后通水、先节水后供水”的用水原则,大白濑水库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大白濑坝初步选址白濑乡洋上。3月22日,记者随同省市两级专家实地考察坝址所选地:这是一个临近现有小白濑水库大坝的地方,左侧是王帽山,右侧是园潭仔,所选坝址就在两座山峰间最狭窄的地方。
“这里两侧山峰都是石头,地质条件很好。”勘测过现场后,专家们纷纷表示,坝址所选位置正如一个壶口,而坝址以内,是无限大的腹地,因此,这里非常适合建成大水库。
而建设水库的一大难题在于移民。据悉,大白濑水库项目工程建设,涉及白濑、剑斗部分村落。省水利厅原厅长陈国■和专家们建议,安溪县需按照国家移民标准,需充分从村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小城镇试点工程建设,制定一个移民安置方案。
枢纽项目 供水防洪灌溉
省水利厅原总工吴家林建议,工程项目的名称定为“安溪(大)白濑水利枢纽”。吴家林认为,大白濑水库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水库,它应该是一个综合利用的项目,“枢纽”二字相比“水库”而言,内涵更为广阔。
“大白濑项目工程建成后,供水是它的第一功能,防洪、灌溉等是其次。但也非常重要。”吴家林介绍,过去,晋江水资源的利用率极低,不到30%,而西溪流域水量充沛,大白濑若能建成,这些水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今后,晋江水资源的利用率至少可达40%以上。
此外,目前安溪和南安两地的防洪标准均为20年一遇,大白濑水库若建成,安溪、南安两地防洪标准将可提高到50年一遇,泉州市区的防洪标准亦可相应提高。
拟规划正常库容6亿立方米
泉州是一个缺水的大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00亿立方米,以占全省8%的水资源量养育了占全省20%的人口,支撑占全省27%的地区生产总值,水资源成为泉州第一战略资源。
据悉,目前整个晋江流域仅在东溪建有一座大型水库,即山美水库。而流域面积更大的西溪在干流迄今尚无大中型蓄水工程,造成泉州市有限的水资源严重浪费。因此,专家认为,建设大白濑水库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据规划,大白濑水库项目位于晋江西溪下游,坝址拟选白濑乡洋上(即现有的小白濑水库坝址下游不远处),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河道长度59.4公里,河道平均坡降6.06%。拟建大白濑水库库容6亿立方米,总库容8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匡算100亿元。
移民工作与小城镇试点改革结合
据规划,对比闽江南水北调工程,大白濑水库的建设具有统一协调效率高、工程施工容易、建设速度快、避免长期负担水费代价高昂等特点,同时可避免因跨流域调水引发的水资源、下游补偿、施工建设征地等纠纷。
根据规划,大白濑水库项目建设涉及安溪县剑斗镇、白濑乡的群众移民搬迁安置,涉及移民人数约3.89万人。
昨日,记者从安溪县了解到,根据指导思想,大白濑水库建设项目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将与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湖头新城、龙门南翼新城的城镇规划结合起来,与剑斗镇(老矿区)和白濑乡地质灾害多发区群众的搬迁工作结合起来,实现生态移民。
大白濑水库畅想 开发水上水下旅游
按照规划,大白濑水库建成后,部分村庄、公路处于淹没范围内。
据了解,大白濑水库一旦建成,安溪县白濑乡、剑斗镇两地的部分村庄将处于淹没区内,当地一些村民将移民他处。
早报记者特地走访了当地部分村民及剑斗镇负责人,听到了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与展望。
村民:期待水库带动旅游
一条乡村公路从白濑乡政府所在地蜿蜒十几公里,进入该乡上格村。茶园满山坡,林木满山头,怪石满山野,便是上格村的真实写照。
在上格村,村民们泡茶聊天,谈论的话题始终离不开“大白濑水库”。50多岁的苏聪明说,7岁那年,他就听祖辈讲: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相中了晋江西溪上游富饶的水资源,驻军白濑,意图实施经济掠夺……祖辈的叙说,让苏聪明对家门口日夜流逝的溪流,充满了向往。
上格村位于白濑乡海拔450米,大白濑水库建成后,将使得原本山高路远的上格村一下子在家门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造湖”。山林、茶园,加上原本所拥有的天然洞、奇石、古松等当地的王帽山风光,上格村的旅游资源优势一下凸显出来。“和村里所有人一样,我期待着有生之年能亲眼看着水库建起来。”苏聪明满怀期待。有人对他说,水库一旦开建,他可能要离开这里。“这样也好啊,迁到城里,我就去找一家工厂当门卫,一个月领几百块钱养老。”
云溪村主任:早建早安排 村民希望成市民
“我们希望大水库规划建设早日定下来,这样村里也好因时制宜地安排工作。”剑斗镇云溪村委会主任郑东说,当地村民都希望大水库尽快建成,也改善改善目前的工作生活状况。郑东说,云溪村是一个生态保存完好的茶村,除了茶园,还有大片的山林。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茶叶,人均收入上万元。
自从建设大白濑水库的消息传出后,村民对水库进展都很关心。水库的进展将影响着村里的工作安排。比如,上周,村里召集村民代表开了一个会议,就村幼儿园建设进行了讨论。13个村民代表中11人希望缓一缓。毕竟,水库建成,村庄被淹,耗资200万元的幼儿园也就没有必要建设了。
郑东说,云溪村虽然物产丰饶,风景优美,但毕竟是山区茶村,条件有限,如果建水库,村民移民到城关,将从农民转换成市民,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都将得到极大改善。当然,如果能将村里的山林保存下来,继续留给村民更好。
茶商:支持建水库 希望安置合理
记者在安溪剑斗镇区走访了解到,一些村民、茶商表示,他们已知道建设大白濑水库这回事。“建水库是大好事,我们都支持。当然,我们也关心我们的移民安置情况,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妥善解决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陈有利是剑斗镇东阳村村民。他在剑斗镇区的公路边开了一家茶店,生意不错。提起大白濑水库,他说,建水库是很好的一件事,大家都知道了。对于他们茶商来说,移民不是大问题,他们到哪里都可以做生意。如果搬迁到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他们的生意也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剑斗镇:开发水上水下旅游
一旦建设大白濑水库,安溪剑斗镇受影响最大,按照规划,需要迁移的村民达3万人,16个行政村有8个村村民需移民他处。剑斗镇党委书记杨龙文在接受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移民问题将得到妥善安置,并且,针对大水库的建成,他们也有规划:利用水库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杨龙文说,一旦水库建成后,现有的剑斗镇区和部分茶园将被淹没,剑斗镇将出现一个碧波万顷的大湖泊。
据介绍,大白濑水库一旦建成,剑斗镇受淹的耕地将达8000多亩、林地9000多亩(包括茶园),需迁移村民3万人(剑斗还有在外人口上万人)。
杨龙文说,村民期待建水库,因为这是一件利民的好事;而且剑斗地区地质灾害比较严重,村民们也都希望借水库建设的机会,迁移他处生活;村民们还希望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移民后,大家可能享受到更好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
除了改善村民的生活,杨龙文认为,大水库建成后,剑斗镇的茶叶品质也将得到提升。
而更远的设想是——“在大白濑水库投入建设前,我们开始规划水下‘狮城’,待大白濑水库建成后,辅以配套设施建设,水下旅游则不再是梦!”杨龙文说,大白濑水库若建成,剑斗镇将有8个村被淹,镇区也在其中。“届时,水面距离镇区现所在地还有十几米的水域空间。这部分空间如能充分利用,作为水下旅游资源,定能吸引不少游客。”此外,镇里圳下村有天然温泉,将温泉引到海拔高的地方,建个房子,开门即是碧波万顷的湖泊,屋后是茶园,青山绿水间,还有天然温泉……
C. 泉州南翼新城会设区吗
会成为一个小区。
D. 泉州南翼新城什么时候能成立,行政中心在哪里
泉南网 - 南翼新城六镇泉州门户论坛
E. 据说泉州要打造南翼新城,有关于这个地区六镇的论坛吗
泉南网 - 泉州南翼新城六镇门户论坛
F. 南翼新城的安溪县南翼新城
南翼新城是安溪县规划建设的128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福建省小城镇建设先版行先试的一个重要试点地权区之一。新城毗邻厦门,区位优越。此次与上海豪盛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建设安溪县南翼新城商务中心项目,占地总面积4200亩,概算总投资60亿元,主要规划建设住宅、商务办公以及部分政府行政办公、基础设施、动迁安置房、公共配套等设施。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南翼新城基础设施配套,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推进南翼新城开发建设,促进安溪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安溪县启动实施“回归创业工程”,鼓励引导安溪经济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变“安溪人经济”为“安溪经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引凤归巢”工作,以乡情、友情、亲情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和投资环境改善,动员在外安溪籍或在安溪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各界人士,以资本回归、人才回归、智力回归等方式,积极参与家乡经济社会发展。
G. 南翼新城的安溪县拟投资百亿元打造南翼新城
日前,来安溪县计划投资概算116亿元源,全力打造南翼新城(龙门镇,含官桥部分区域)。已基本完成“南城”总体规划,确定并启动重点建设项目32个,预计两年内可基本撑开新城骨架。
安溪县龙门镇地处安溪南大门,毗邻厦门经济特区,是安溪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区域之一。该县抓住“大交通”条件改善的有利契机,正努力把南翼新城打造成为承接厦门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龙门镇列入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后,安溪县迅速调整思路,以建设一座新兴生态城市的理念来指导规划,突出温泉生态旅游功能,目标是把南翼新城建成宜居城市综合体、闽南休闲商务区和海西生态健康旅游新城。在功能布局上,整个新城规划控制区面积扩至1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7平方公里,规划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22万人,建设用地面积30平方公里
H. 泉州南翼新城的核心提示
规划范围东至泉州市中心城区规划的外层快速路,南至海岸线,西至南石高速公路(局部至山边),北至规划快速路西南放射线。
I. 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规划
从国际宏观态势分析,2010年以来由美国采取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性流动性泛滥,这种流动性泛滥使得我国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资产市场风险不断增高,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不断增大,我国由此进入所谓“高汇率、高物价”时代,此种情形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十二五”经济发展的走势。具体到开发区而言,长期以来已形成的主要依靠生产要素驱动和外向型驱动的增长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加大开发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压力。 从国内周边地区发展态势分析,作为“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委、省政府全力建设的平潭综合改革试验区已成为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桥头堡和接受台湾高端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对不断深化交流的泉(州)台(湾)产业合作产生较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境以及海峡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区的获批,厦门经济特区不仅在地域上与泉州实现无缝对接,而且得以在更大发展空间上优化重组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主导优势产业,加之开发区与邻近的鲤城、晋江、石狮、南安等地长期存在的同质化低水平价格竞争,开发区产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更为严峻。周边态势的新变化对开发区发展提出新要求:
1、要加快转型升级,即必须由传统的生产制造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技术研发和品牌营销延伸,率先向价值链的高端环节“突围”,在高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重塑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2、要推动增容扩区,利用国家级开发区的品牌效应开展飞地园区建设,突破空间规模狭小、土地资源短缺的限制,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2009年启动的官桥园区建设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挑战和机遇并存。开发区也面临一些难得的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泉州市将加快推动环泉州湾中心城区和南翼新城建设,而清濛园区与官桥园区又均处于中间枢纽地带,战略地位突出。开发区应科学谋划,主动融入,敢于作为,力争在全市的城市和产业发展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1、工业用地不足。清濛园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土地已开发95%以上,区内企业严重受制于发展空间不足。部分企业因发展空间受限而不得不选择外迁,部分改制企业因项目用地不足影响了规模的快速扩张,进而影响了上市进程。另一方面,新建的官桥园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包括融资、安征迁、体制机制等方面困难较多。
2、现有产业类别过多。清濛园区汇聚了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工艺礼品等六大支柱产业,支柱产业过多,致使每个产业的规模不够大,这不但分散了园区的资源,也限制了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更进一步地,园区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扶持力度较弱,发展滞后,限制园区企业的发展。
3、中高层人才引入难。开发区现有生活配套基本上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缺乏服务于中高档消费群体的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加之区内缺乏同等级的交流沟通,滞后于技术和时尚前沿,导致中高级人才“难引进、难留住”。
4、管理权限下放不够。管委会在许多方面尚不具备独立的审批权,土地证、产权证等各项证照手续的办理需要层层审批,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相比于其他同类的国家级开发区,管委会授权级别过低,在地区协调、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等方面都难以达到应有的质量和效益。 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突出三大目标、实现五项提升。
1、突出三大目标
●致力打造泉州市产业升级服务中心
●致力打造泉州市产业人才聚集高地
●致力打造泉州市产业创新试验平台
2、实现五项提升
●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区
●全面提升城市配套能力,建设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产业创新发展的活力区
●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国有资产运作的试验区
●全面提升统筹发展能力,建设社会管理服务的示范区 到2015年,主要预期指标是:
1、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1)实现工业总产值510亿元,年均增长13%;力争达到557.2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0年工业总产值翻一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06.4亿元,年均增长13%;力争达到553.4亿元,年均增长15%。单位土地工业产值40.8亿元/平方公里,力争达到44.6亿元/平方公里。
(2)财政总收入达到20亿元,年均增长12.5%;力争达到22.2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0年财政收入翻一番。其中单位土地财政收入1.6亿元/平方公里,力争达到1.8亿元/平方公里。
(3)“十二五”期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金额100亿元。
(4)年出口商品总值达7.1亿美元(按海关统计口径),年均增长10%。
(5)第三产业比重达到30%左右(按财政收入统计口径)。
2、主要科技发展指标
(6)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
(7)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100%。
3、主要社会发展指标
(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水耗低于泉州市同期水平的5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以上。
(9)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达到清洁生产企业水平,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实施率达到100%。
(10)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覆盖率均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