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免徵的企業所得稅怎麼入賬
對於減免的所得稅,企業不應該將其重新納入損益計算中進行利潤或股利分配。因為如版果重新納入權損益計算,不僅會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實,而且也會對次年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帶來影響的,下面列示了一些相關的會計處理分錄,僅供參考。
1.先計後退的會計處理
a. 計提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b. 減免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
2.先繳後退的會計處理
a. 計提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b. 上繳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c. 收到退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所得稅
3.法定直接減免,不作會計處理。
Ⅱ 企業所得稅退稅怎麼入賬
收到退稅時
1、借: 銀行存款
貸: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內稅
2、借: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 以前年度損容益調整
年底時再結轉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 未分配利潤
(2)所得稅優惠如何入賬擴展閱讀
關於辦理退稅手續應注意的事項:
1、根據市局的要求,辦理退稅的納稅人除需報送涉稅管理系統要求的相關資料外,還需要報送《稅收電子轉帳專用完稅證》原件及復印件.如納稅人沒有《稅收電子轉帳專用完稅證》,可憑《銀行電子繳稅回單》原件前往辦稅窗口換開《稅收電子轉帳專用完稅證》.
2、個體工商戶在報送退稅資料時必須另附銀行存摺的首頁復印件(即有開戶名稱和銀行帳號).
3、納稅人提交的復印件材料必須加蓋單位公章.
二、所退的稅款必須已入庫而且以前未辦理退庫.
三、《退稅申請書》上的簽名、印章必須齊全、清晰.
四、《退稅申請書》各項要素填寫正確、完整.
Ⅲ 減征或免徵的企業所得稅如何做帳務處理
免稅期間的所得稅分錄如下:
如未收到主管稅務機關的減免批文的,應先繳後退,計提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上繳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收到退稅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如企業已取得其主管稅務機關的減免批文的,則不用做所得稅的分錄。
企業如處於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期間的,則按減半徵收的稅額做以下分錄:
每季季末計算應預繳的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預交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年終計算出補繳所得稅時(計算出多繳時作相反分錄)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年末結轉「本年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
(3)所得稅優惠如何入賬擴展閱讀:
所得稅的列報
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一般應當分別作為非流動資產和非流動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中列示,所得稅費用應當在利潤表中單獨列示,同時還應在附註中披露與所得稅有關的信息。
1、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企業應當將當期所得稅資產及當期所得稅負債以抵銷後的凈額列示:
⑴企業擁有以凈額結算的法定權利;
⑵意圖以凈額結算或取得資產、清償負債同時進行。
2、同時滿足以下條件時,企業應當將遞延所得稅資產與遞延所得稅負債以抵銷後的凈額列示:
⑴企業擁有以凈額結算當期所得稅資產及當期所得稅負債的法定權利;
⑵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是與同一稅收征管部門對同一納稅主體徵收的所得稅相關或者是對不同的納稅主體相關。
但在未來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轉回的期間內,涉及的納稅主體意圖以凈額結算當期所得稅資產和當期所得稅負債或是同時取得資產、清償負債。
Ⅳ 企業所得稅應如何入賬
月末計提時:借:所得稅費用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結轉時回:借:本年利潤貸:所得稅費用答下月初上繳時: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貸:銀行存款。
Ⅳ 減免的所得稅如何做賬
會計處理因情況而定 :
第一種情況,.征前減免
征前減免就是在企業所得稅徵收入庫之前即給與減免,企業無需實際繳納稅款。在此情況下,企業仍然需要計算應納所得稅,待稅務機關審批之後再確認減免稅。
企業在計算應納所得稅時,借記「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確認減免稅時,借記「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貸記「所得稅費用」
由於沖減了所得稅費用科目,在期末結轉賬務的時候,相應增加了企業期末賬面利潤(然後按照規定進行分配)或者減少了賬面虧損。
第二種情況,即征即退與先征後退
即征即退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向稅務機關申報納稅,稅務機關按照規定為企業當場辦理退稅手續。先征後退是指企業按照規定申報繳納所得稅後稅務機關再按照規定程序為企業辦理減免。
企業在計算應納所得稅的時候,借記「所得費用」,貸記「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繳納稅款時,借記「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貸記「庫存現金」或者「銀行存款」科目;確認減免稅收到退稅款時,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所得稅費用」。
由於沖減了所得稅費用科目,在期末結轉賬務的時候,相應增加了企業期末賬面利潤(然後按照規定進行分配)或者減少了賬面虧損,對企業稅後利潤產生了影響。
第三種情況,有指定用途的退稅
有些情況下,企業所得稅退稅款有其指定的用途,企業並不能全額獲得退稅款。其常見情形如下。
1、所得稅退稅款作為國家投資,形成專門的國家資本。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實收資本———國家資本金」科目。
2、所得稅退稅款作為國家對所有投資人的贈與,用於企業發展再生產。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科目。
3、所得稅退稅款作為專項用於某個項目、設備、特定人群的資金。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交款———××部門」、「其他應付款———××項目」科目。使用的時候,借記「其他應付款———××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科目。
上述1-3項退稅均沒有對企業稅後利潤產生影響。
4、所得稅退稅款部分用於企業的發展、部分按照規定上交有關部門。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照金額分別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其他應交款———××部門」。使用的時候,分別借記「其他應付款———××部門」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科目。
Ⅵ 減免的所得稅怎麼做賬
對於減免的所得稅,企業不應該將其重新納入損益計算中進行利潤或股利分配。因為如果重新納入損益計算,不僅會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不實,而且也會對次年的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工作帶來影響的,會計處理為:
1.先計後退的會計處理
a.
計提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b.
減免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
2.先繳後退的會計處理
a.
計提所得稅時:
借:所得稅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b.
上繳所得稅時: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c.
收到退款時:
借:銀行存款
貸:所得稅
3.法定直接減免,不作會計處理。
Ⅶ 企業所得稅該怎麼做賬
季度繳納企業所得稅的會計分錄是:
1、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2、繳納時:
借: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對國家征稅政策,月度所得稅征繳採取月度匯算清繳的方法實現,即多退少補的政策。具體表現為:企業設立一個匯算清繳賬戶,並存入一定的金額,在核算出當期的所得稅時稅款通過匯算清繳賬戶結算,即使後期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也會在下一個會計期間返還或者補全。
度匯算交企業所得稅如何記賬:
跨年度的話: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費
企業所得稅結轉損益:
借: 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稅金的繳納:
借:應交稅費--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根據《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的規定,企業所得稅按年計算,分月或分季預繳。按月(季)預繳(一般是分季度預繳)。
(7)所得稅優惠如何入賬擴展閱讀:
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居民企業應當就其來源於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
1、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在國稅報(2002年1月1日以後注冊的企業才在國稅辦理;個人所得稅和其他稅在地稅報
2、月末認證(進項稅);月初抄稅(銷項稅)
3、以工資為基數100%,福利費為14%,工會經費2%,職工教育費2.5%,(稅法規定:建立工會組織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按每月全部職工工資總額的2%向工會繳撥的經費,憑工會組織開具的《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在稅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會經費撥繳款專用收據》的,其提取的職工工會經費不得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4、三險一金:住房公積金,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
5、流通企業運輸費,裝卸費,合理損耗,檢驗費均計入營業費用,工業企業計入成本
6、單位無工會組織的,不能計提工會經費,更不必計提後再調整。所得稅只須每季提一次就可,不需每月計提.
7、現金一般從「基本存款戶」中提取,一般規定結算帳戶不能提取現金,如有特殊情況方可。
8、差旅費的開支范圍:交通費,住宿費,伙食補助費,郵電費,行李運費,雜費
Ⅷ 免徵的企業所得稅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對於免徵企業所得稅的會計處理具有代表性的歸納起來有4中處理方式:
第一種:對免徵年度的所得稅不做任何會計處理.
第二種: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1、 免徵企業所得稅年度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 批准免徵所得稅年度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或所得稅費用
第三種:轉盈餘公積—減免稅基金
1、 免徵企業所得稅年度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 批准免徵所得稅年度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盈餘公積—減免稅基金
第四種:轉資本公積
1、 免徵企業所得稅年度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 批准免徵所得稅年度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根據文件對於免徵的企業所得稅只能用於企業發展,不能用於個人利潤的分配,所以第二種賬務處理是不能夠採用的,第一種處理不符合會計原則和會計准則,也不符合稅務方面的規定,也不採用,哪么到底採用第三種還是第四種賬務處理方法?
這要看會計主體是什麼性質。如果會計主體是股份企業或有限責任公司,則採用第四種方法,因為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轉入資本公積後不可以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科目,彌補虧損,變相用於個人利潤分配,只能轉增資本。如果會計主體是國有企業或者集體企業,採用第三種處理方法,因為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股東是國家或集體,不會向個人分配利潤。轉入盈餘公積既可以用於彌補虧損也可以用於轉增資本,總之用於企業的發展。
Ⅸ 企業所得稅減免怎麼做分錄,
征前減免
征前減免就是在企業所得稅徵收入庫之前即給與減免,企業無需實際繳納稅款。在此情況下,企業仍然需要計算應納所得稅,待稅務機關審批之後再確認減免稅。
企業在計算應納所得稅時,借記「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企業所得稅」;確認減免稅時,借記「應交稅金-企業所得稅」,貸記「所得稅」。
由於沖減了所得稅費用科目,在期末結轉賬務的時候,相應增加了企業期末賬面利潤(然後按照規定進行分配)或者減少了賬面虧損。
即征即退
企業在計算應納所得稅的時候,借記「所得稅」,貸記「應交稅金-企業所得稅」;繳納稅款時,借記「應交稅金-企業所得稅」,貸記「現金」或者「銀行存款」科目;確認減免稅收到退稅款時,借記「銀行存款」,貸記「所得稅」。
由於沖減了所得稅費用科目,在期末結轉賬務的時候,相應增加了企業期末賬面利潤(然後按照規定進行分配)或者減少了賬面虧損,對企業稅後利潤產生了影響。
有指定用途的退稅
有些情況下,企業所得稅退稅款有其指定的用途,企業並不能全額獲得退稅款。其常見情形如下。
1、所得稅退稅款作為國家投資,形成專門的國家資本。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實收資本-國家資本金」科目。
2、所得稅退稅款作為國家對所有投資人的贈與,用於企業發展再生產。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資本公積——他資本公積」科目。
3、所得稅退稅款作為專項用於某個項目、設備、特定人群的資金。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貸記「其他應交款——××部門」、「其他應付款——××項目」科目。使用的時候,借記「其他應付款——××項目」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科目。
上述1-3項退稅均沒有對企業稅後利潤產生影響。
4、所得稅退稅款部分用於企業的發展、部分按照規定上交有關部門。收到退稅時,借記「銀行存款」科目,按照金額分別貸記「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其他應交款——××部門」。使用的時候,分別借記「其他應付款——××部門」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科目。
Ⅹ 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應該如何進行賬務處理
享受小微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賬務處理的做法: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和匯算清繳,結清應退、應繳稅款。根據關於小型微利企業預繳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4號)和財稅〔2011〕117號文件的相關規定,小型微利企業納稅申報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預繳申報。上一納稅年度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的小型微利企業,預繳申報企業所得稅時,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第9行「實際利潤總額」與15%的乘積,暫填入第12行「減免所得稅額」內。上一年度應納稅所得額高於6萬元而不超過30萬元,「實際利潤總額」與5%的乘積暫填入「減免所得稅額」內,即暫按20%的稅率預繳企業所得稅。
2.年度申報。小微企業進行企業所得稅年度申報時,符合小型微利企業條件的查賬徵收企業,年應納稅所得額低於6萬元(含)的,可直接將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年度納稅申報表主表第25行次「應納稅所得額」)乘以15%的乘積,填入附表五《稅收優惠明細表》第34行次「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當中。同樣,「年應納稅所得額高於6萬元(含)小於30萬元的小型微利企業」按照其所得與5%計算的乘積,填入附表5「稅收優惠明細表」第34行「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而所得稅申報表主表上計算應納所得稅額時的稅率仍然是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