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麥當勞外賣價比堂食價貴11元,為何會有此類事情發生
麥當勞外賣價比堂食價貴貴一些,這個事情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大家有時候工作比較忙,所以會選擇叫外賣,此時麥當勞就會是大家的一個選擇,可是價外賣價格極高的麥當勞,讓大家有些不理解,那麼我現在給大傢具體的說明一下原因。
三、麥當勞沒有專門的外送人員
現在很多的店面,不僅僅會和一些網路聯合,而且為了降低成本,自己想辦法送外賣。這樣的情況下,店面的外賣價格會優惠不少。可是麥當勞從來不會僱傭一些專門的外賣送貨人員,其實是為了節約自己的成本,至於買單的就是消費者了!
② 開了個小飯店一年了堂食外賣都沒有人可咋整 發愁,現在沒有思路
是不是口味?菜來品什麼的自不夠突出?沒有吸引力?有沒有考慮進修一下廚藝呢?先把咱們的菜品口味提上來,酒香不怕巷子深~~然後再考慮做優惠啦,做宣傳啦等等
如果人手不夠,老闆可以親自上陣呀,如果老闆自己做的菜一般,一定要招個手藝好的廚師,打雜什麼的,老闆可以自己上!加油鴨!
③ 麥當勞外賣價比堂食價貴11元,麥當勞應該如何回應
麥當勞被曝光外賣價格比堂食的價格要貴11元之多。其實我覺得每一個作為餐飲業的人員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因為外賣如果按原成本進行銷售的話,那麼商家將會虧本特別多,甚至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因為外賣需要打包盒的價格,而且還要支付外賣員的配送費用,並且還要向中間商支付一定的費用。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必勝客或者漢堡王點過外賣。那裡的價格最少比麥當勞還要高一半。現在的手機支付特別方便,所以大家也變得越來越懶惰,在家裡不願意出門就可以吃到想吃的東西,竟然獲得了服務,當然就要多支付報酬,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④ 美團外賣抽這么高的傭金怎麼辦
美團外賣抽這么高的傭金,那你可以把你的賣的食品的價格提高啊,如果你沒有利潤的話,只能這樣,如果你實在受不了的話,可以不在上面賣
⑤ 麥當勞外賣做了折扣後價格仍遠高於堂食,還有哪些外賣陷阱
外賣美食雖然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俗話說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形式上的便利卻付出了比堂食更多的成本,這便是外賣行業普遍存在各種消費陷阱的原因所在,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價格和菜品份量上區分對待,如果不是刻意觀察和辨別,想必大多數的普通消費者都不會發現其中的端倪。
不可否認,外賣行業的發展既是經濟形勢的補充,又是消費者所希望享受到的便捷化服務,但諸如以次充好之類的行業陷阱,同樣需要引起我們高度的注意,尤其是店大欺客的形式是絕對不允許存在的,這既是保護我們自身權益,也是對行業經營規范的進一步強化。
⑥ 除了大眾點評之外,還有沒有哪家外賣餐飲平台可以做到有一些堂食精選套餐優惠的
食派士Sherpa's為客戶網羅全城精緻美食套餐,精選美食編輯探店評測。
⑦ 美團優惠卷堂食怎麼提取傭金
關於發放美團優惠券,食堂一般都會在後台給你計算傭金,然後到了發放傭金的時間平台就會給你發放。
⑧ 外賣不能堂食這種差評如何回復
如果外賣的時候遭到不能堂食這種差評,那麼你可以回復他,這個不是我情願的,我也沒有辦法,希望您能理解。
⑨ 外賣和堂食幾折出售怎麼算了
和堂食一般情況下都是在八折左右,不會有太高太高,他就賠錢了,所以說外賣和當時基本上都是在八折左右,不會那個差的很多
⑩ 外賣和堂食有何不同
【記者體驗】
外賣菜品
價格貴分量少
一天中午,記者在外賣平台上,選擇了後江埭路附近的農家小炒店,點了大蒜回鍋肉、水煮肉片、生炒有機花菜及一份米飯共四樣餐食。約40分鍾後,外賣送到,記者發現,同為26元一份的水煮肉片和大蒜回鍋肉中,肉片各為8片;而18元一份的生炒有機花菜,花菜有16塊。
隨後,記者的同事來到該門店點了同樣的菜品。同樣菜品,堂食不僅分量更大,價格也比外賣便宜——其中,大蒜回鍋肉和水煮肉片,堂食為15元,且肉的塊頭更大,數量也有11塊,比外賣多;生炒有機花菜中,花菜有22塊,比外賣多了6塊。
次日中午,記者來到台灣街附近一家賣豬腳飯的餐飲店,在店內點了一份醬大骨飯套餐和一份豬腳飯套餐,單價均為17元,其中醬大骨和豬腳的數量均為2塊,配菜為炒香菇和葫蘆瓜。隨後,記者同事在外賣平台點餐,雖分量一樣,但這兩份套餐的價格都是28元一份,比堂食貴了11元。
其實,外賣單品比堂食貴的情況,並不少見。記者在觀音山一家賣麻辣串的店內,看到單串食物的售價在1元-4元間不等,但在外賣平台上訂餐,每串的價格會比店內高0.5元-1元左右。而在一家莆田鹵麵店,菜品堂食的價格基本上在10元-20元區間,但是在外賣平台上,同樣的餐食比堂食價格貴3元-5元左右。
【經營者如是說】
關於價格
外賣價格比堂食貴
是約定俗成的規矩
賣麻辣串的老闆告訴記者,「很多周邊做外賣的店都是這么設置價格,外賣價格比堂食貴一些,好像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規矩了。」這一說法也得到其他店家的證實。後江埭路的這家小炒店老闆直言不諱,這是為了滿足大多數消費者「愛貪小便宜」的心理。如果不設滿減活動,銷量就會差很多。倘若直接以堂食的價格,放在外賣平台上,再參加滿減活動,「我們就只能『吃土』了。做生意的人怎麼可能讓自己虧本。」
記者發現,雖外賣單品比堂食貴,但若恰當使用「滿減」等店家優惠活動,點外賣整體花費和堂食相差不大。比如,前述的小炒店,外賣菜金加上餐盒費4元和配送費3元,總計79元,但參加店鋪「滿75減35」活動,最後實價花費44元,比分量更大的堂食的46元,便宜2元。前述的豬腳飯店,雖然豬腳套餐在外賣平台上要28元一份,但是若加一個煎蛋,價格達到「滿30減18」,算上餐盒和配送費,價格也能低至18元,比堂食只貴1元。不過,如果單點該套餐28元,只參加「滿20減12」,那麼消費為22元,比堂食貴好幾元。
關於分量
堂食外賣分開備菜
外賣一般提前做好
「設置這種價格,其實就是為了讓顧客去拼湊價格,達到滿減條件。」豬腳飯店老闆說,若不這樣設置,很多顧客就不在自家的店下單了。
小炒店老闆還道出了外賣菜品不如堂食的「門道」:外賣送餐需要時間,打包的餐盒也有限,菜品受到長時間放置和擠壓,品相會變差。此外,小炒店外賣的備菜一般和堂食分開,且要提前炒好,要不在午飯高峰時段,根本趕不上送餐。
「剛開始,一個中午能接100多單的外賣。」該老闆說,當時單多但沒經驗,出餐送餐慢,被退單的情況時常出現。隨即,評價差了,單量也就下降到二三十單,「單量比預期少,就會有備好的菜剩下。這些菜不能第二天堂食賣給客人,只能繼續充當外賣的食材。」
【深入探因】
平台要抽成 餐飲店要控製成本
「羊毛出在羊身上。」多位老闆告訴記者,其實,有的店家抬高外賣單品價格,減少分量,甚至降低菜品,也是為了抵消外賣平台的抽成。直白地說,這就是一種降低成本的行為。
本地一家著名餐飲店的陳老闆直倒苦水。原來,他們這種有品牌的店,平台抽成為15%,但是,上個月「餓了么」要求抽成提高到18%,沒有品牌的店甚至要求提高到20%。「這其實是一種綁架。」剛開始,一些餐飲店並不想加入外賣平台,但是,這已成一種趨勢,不得已而為之。可沒想到,一加入,平台就要求他們要做滿減、特價等活動。
對此,記者以餐飲商家身份致電「餓了么」觀音山區域經理,證實了店家的說法。目前,「餓了么」平台跟商家間有兩種合作模式,第一種是抽取餐飲商家每單實際收入的18%作為傭金,幫助餐飲商家對餐食進行配送;另一種是抽取餐飲商家每單實際收入的6%作為傭金,但餐食的配送由商家自行安排。
「以前餐飲商家選擇自己配送,現在基本依賴平台騎手派送。其原因也是為了規避風險。」陳老闆說,現在,除了這些外賣平台可提供送餐服務,已少有店家可以獨立雇得起騎手。而這其實等於將餐飲商家、消費者牢牢綁住。雖然外賣平台提供配送騎手,但最終還是消費者和商家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