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優惠大全 » 如何使用稅收優惠政策
擴展閱讀
寧波奧德賽優惠價格 2021-03-15 14:26:02
丹尼斯購物卡能掛失么 2021-03-15 14:25:58
淘寶購物指紋驗證失敗 2021-03-15 14:24:44

如何使用稅收優惠政策

發布時間: 2021-02-06 12:19:38

1. 稅收優惠政策的介紹

稅收優惠政策是指稅法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鼓勵和照顧的一種特殊規定版。比如,免除其應繳的全部權或部分稅款,或者按照其繳納稅款的一定比例給予返還等,從而減輕其稅收負擔。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利用稅收調節經濟的具體手段,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區、產業、企業和產品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2. 如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措施:
一是「吃透」政策。組織業務人員對稅收優專惠政策進行學習,做屬到認真研究政策,准確掌握政策。
二是嚴格政策執行。經常組織幹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實際,及時發現和解決稅收政策落實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切實做到執行政策不走樣。
三是強化政策宣傳。每月安排與招商局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現場解答納稅人提出的涉稅問題,將最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及時傳達給納稅人,確保政策理解的准確性。
四是嚴把減免稅審核關。牢固樹立依法落實稅收減免也是依法治稅的重要內容,不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也是收「過頭稅」的全新觀念,嚴格依法加強減免稅工作,堅決制止越權減免或不按政策規定擅自審批減免稅。

3. 如何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促進經濟發展

從理論上分析,稅收促進經濟增長的機制,是通過稅收對勞動供給、技術回進步和資本形成三答個方面產生影響而實現的。在中國勞動力供給大於需求的情形下,稅收對於勞動供給的影響是微弱的。因此,稅收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主要通過稅收政策的調整和稅收優惠政策,促進技術進步,擴大儲蓄規模,或者促使民間資金轉化為資本等形式表現的。 稅收優惠有許多表現形式,如減免所得稅、免稅期、擴大投資和再投資補貼、特殊扣除等。政府採取一般性的優惠手段還是特殊的優惠手段,其效果是不一樣的。一般而言,對投資者產生較大影響的是一般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對潛在的投資者而言,一般性的稅率降低比特殊的稅收優惠或投資津貼更重要。

4. 如何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合理的稅收籌劃

無論是外商投資企業、民營企業還是上市公司,對於股東來說,投資決策都必須考慮稅收政策因素對投資回報的影響。在進行稅收籌劃時可以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謀取更大的經濟利益。本文簡要介紹一些稅收優惠政策。

注冊地點的選擇

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的不同地區稅負存在差別的稅收優惠政策。投資者在選擇企業的注冊地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貧困地區、保稅區、經濟特區的稅收優惠政策,節省大量的稅金支出。比如,我國的涉外稅收優惠政策採取了分地區、有重點、多層次的做法,具體內容包括:

1. 減按15%的稅率征稅,其范圍包括:

(1)設在經濟特區的外商投資企業,在經濟特區設立機構、場所從事生產、經營的外國企業。

(2)設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

(3)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屬於技術密集、知識密集型項目,或者外商投資額在3000萬美元以上,回收投資時間長的項目,或者屬於能源、交通、港口建設項目。

(4)從事港口碼頭建設的外商投資企業。

(5)在經濟特區和國務院批準的其他地區設立的外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外國投資者投入資本或分行由總行撥入營運資金超過1000萬美元,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

(6)以上海浦東新區設立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從事機場、港口、鐵路、公路、電站等能源、交通建設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

(7)在國務院確定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設立的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外商投資企業,以及在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設立的被認定為新技術企業的外商投資企業。

(8)在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地區設立的從事國家鼓勵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

2. 征稅范圍

減按24%的稅率征稅,其范圍包括: 設在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城市的老市區的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

投資單位組織形式的選擇

一般來說,在企業的創立初期,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較大。採用分公司的形式可以把分支機構的損失轉嫁到總公司,進而減輕總公司的稅收負擔。而當投資的企業進入常規運行的軌道之後,則可採用設立子公司的形式來享受當地政府提供的稅收優惠政策。

當然,也要警惕那些非正常流動的企業。企業非正常流動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

1.脫殼分離型

這類企業「東邊壘窩,西邊注冊;南邊掛牌,北邊生產銷售」。有些企業只是在某個園區或經濟開發區登個記、掛個牌,實際生產經營地未變。有的在同一住所登記注冊幾家甚至十幾家公司。

2.總分機構「倒置型」

有些企業原總機構在某城區,為享受優惠政策,將總機構辦公住所遷移到某經濟開發區,而在原地設立分支機構,造成主體稅收轉移或稅收級次變更。

3.「全脫型」

由於各區對企業的優惠政策不一,出現了「哪裡政策寬松、企業就往哪裡遷」的現象。這類企業新注冊地與經營地雖然是一致的,但並非實際生產經營的需要而遷址,純粹是為了享受優惠政策免繳、少繳稅收和各項基金。個別企業這里享受完了優惠政策,又搬遷新址繼續享受優惠政策。

4.「游動無照經營型」

少數企業為脫離工商、稅務部門的屬地管理,借變更經營場所之名搞游動無照經營。

投資方向的選擇

隨著社會越來越注重環保型經濟的發展,環保產業和產品也會享受到稅收政策的優惠。企業可以利用這個機會來實現投資方向的調整,達到實現稅收籌劃的目的。比如深圳市對於高新技術產業就規定了以下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1)對新認定的生產性高新技術企業實行兩年免徵企業所得稅,8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的優惠。對現有的高新技術企業,除享受原有「二免六減半」的企業所得稅優惠外,增加兩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企業按規定享受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期滿後,當年出口產品產值達到當年產品產值70%以上,經稅務部門核實,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

(2)經認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5年免徵企業所得稅;之後3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3)高新技術企業引進高新技術經過消化、吸收的新項目投產後,不論該企業以前年度是否享受過所得稅減免優惠,經市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稅務部門批准,該項目所獲利潤3年免徵企業所得稅。

(4)對從事高新技術產品開發的企業自行研製的技術成果轉讓及其技術成果轉讓過程中所發生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所得,年凈收入在50萬元以下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的部分依法繳納企業所得稅;對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進行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所得,年凈收入在100萬元以下的部分免徵企業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2.營業稅的減免優惠

(1)經認定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5年免徵營業稅;之後3年減半徵收營業稅。

(2)對從事高新技術產品開發企業和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技術成果轉讓,及其轉讓過程中所發生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的收入,免徵營業稅。

3.房產稅、印花稅和個人所得稅的減免優惠

(1)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新建成或新購置的生產經營場所,自建成或購置之日起5年內免徵房產稅。

(2)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所簽訂的技術合同免徵印花稅。

(3)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項目獎勵和分配給員工的股份,凡再投入企業生產經營的,免徵個人所得稅。

此外,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部分資源綜合利用及其他產品增值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2000〕198號),自2001年1月1日起,對下列貨物實行增值稅即征即退的政策; ①利用煤炭開采過程中伴生的舍棄物油母頁岩生產加工的頁岩油及其他產品; ②在生產原料中摻有不少於30%的廢舊瀝青混凝土生產的再生瀝青混凝土;③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生產的電力; ④在生產原料中摻有不少於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燒煤鍋爐的爐底渣(不包括高爐水渣)及其他廢渣生產的水泥。同時,自2001年1月1日起,對下列貨物實行按增值稅應納稅額減半徵收的政策:①利用煤矸石、煤泥、油母頁岩和風力生產的電力; ②部分新型牆體材料產品。

5. 如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申請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合作社,應當是生產經營活動開展正常,經營活動成果核算完整准確,運作規范的合作社。具體來說,應該具備以下條件:一是有完整的成員賬戶,包括成員的姓名、住址、身份、身份證號碼、經營產品范圍等;二是有健全的財務賬戶,包括入股的資金及比例、交易額、總賬和相應的明細賬等。符合上述條件的合作社應向當地稅務部門提出申請,申請時要提供合作社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復印件和當地稅務部門需要的其他相關證件,優惠標准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規定,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對於符合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條件和要求的合作社,銷售本社成員自產和初加工的農產品,給予相應的稅收優惠。
具體來說,退稅的一般程序是:
(1)申請:納稅人申請退稅,應如實填寫《退稅申請審批表》並同時提供相關的證明文件、證件、資料(提交資料時由納稅人填寫《稅務文書附送資料清單》),包括書面申請、完稅憑證復印件、批准文件(如減免稅批復)或稅務部門已核實的各類清算表、結算表、處理決定書。
(2)受理:地方稅務機關對納稅人報送的文件、證件及有關資料進行審核,對文件、證件及資料齊全且無誤的予以受理,並進行受理文書登記,同時列印《稅務文書領取通知書》交給納稅人;對文件、證件及資料不齊全或者有誤的,應當場說明並一次性告知補正內容。
(3)退稅:地方稅務機關查實後辦理退還手續,列印《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收入退還書》送國庫辦理退稅手續。經查核不符合退稅條件的,將報送文件、證件、資料退回納稅人。

6. 企業怎樣才能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促進自身發展

所謂稅收優惠,是政府根據一定時期內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政策目標,對某些特定的課稅對象、納稅人或地區給予的稅收鼓勵和照顧措施。稅收政策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一直在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作為企業而言,應該如何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促進自身發展呢?
1、勞動就業企業安排待業人員可減免所得稅
根據國家財稅字[1994]001號文件規定:新辦的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城鎮待業人員達到規定比例的,可在三年內減征或者免徵所得稅。新辦的城鎮勞動就業服務企業,當年安置待業人員超過企業從業人員總數60%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查批准,可免徵所得稅三年。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的計算公式如下:
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人數/(企業原從業人數+當年安置待業人數)×100%
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免稅期滿後,當年新安置待業人員占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30%以上的,經主管機關審核批准,可減半徵收所得稅二年。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的計算公式如下:
當年安置待業人員比例=當年安置待業人員人數/企業原從業人員總數×100%
享受稅收優惠的待業人員,包括待業青年、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富餘職工、機關事業單位精簡機構的富餘人員、農轉非人員和勞改釋放人員。勞動就業服務企業從業人員總數包括在該企業工作的各類人員,含聘用的臨時工、合同工及離退休人員。
2、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生產企業可減征或者免徵所得稅
對民政部門舉辦的福利工廠和街道辦的非中途轉辦的社會福利生產單位,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35%以上,暫免徵收所得稅。凡安置「四殘」人員占生產人員總數的比例超過10%未達到35%的,減半徵收所得稅。
享受稅收優惠的民政福利企業,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
(1)1994年1月1日以前,由民政部門、街道、鄉鎮開辦的福利企業,不包括外商投資企業。1994年1月1日以後開辦的民政福利企業經過省級民政部門和主管稅務機關的嚴格審查批准,也可按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
(2)安置的「四殘」人員占企業生產人員的35%以上。
(3)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並建立了「四表一冊」。
(4)經民政、稅務部門驗收合格,並發給了《社會福利企業證書》。
3、現行的鼓勵科技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按照國家的產業政策和科技進步要求,我國已逐步建立了一套基本適應科技發展的稅收制度。
(1)對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的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培訓、技術服務、技術承包、技術出口的所得,暫免徵收所得稅;其他企事業單位技術轉讓及有關的技術咨詢服務、技術服務和技術培訓收入,年所得不超過30萬元的部分,暫免徵收所得稅。
(2)為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允許企業將從事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的費用,在徵收所得稅之前列支,不受比例限制。
(3)對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可減按15%的優惠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並規定在開辦之日起兩年內免徵所得稅。
(4)新辦的科技咨詢、信息企業,可在一定期限內免徵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多種多樣,企業應當充分了解各項減免稅政策法規,在組建、注冊、經營方式上充分參考所得稅優惠政策,以達到總體稅負的優化。企業所得稅的減免優惠政策多半都有一定的時效,例如,新稅制實行後,國家保留了部分行業、企業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有些政策規定了到期日。企業如有疏忽,或未在規定時效內提出申請,就會喪失機會。此外,企業在減免稅快到期時,將未來收益在減免稅期間內實現,將虧損推遲到征稅期再實現,也可以達到規避一部分所得稅的目的。

7. 如何合理避稅,目前稅收的最新優惠政策是什麼

常用的避稅方法有很多,主要有:利用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轉移定價法、成本計演算法版、融資法和租賃法。權

新稅法的頒布實施將減免稅的權力收歸國務院,避免了減免稅過多過亂的現象。同時,稅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的高新技術企業從投產年度起免徵所得稅2年;利用「三廢」作為主要原料的企業可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企事業單位進行技術轉讓以及與其有關的咨詢、服務、培訓等,年凈收入在30萬元以下的暫免徵所得稅等等。企業應該加強這方面優惠政策的研究,力爭經過收入調整使企業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最大限度避稅,壯大企業實力。

同時,現在全國各地經濟開發區如雨後春筍,開出的招商引資條件十分誘人,大多均以減免若干年的企業所得稅、減免各種費用等等條件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如果企業是高新技術產業或受鼓勵產業,如此優惠的條件當然成為企業規避稅收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

8. 請舉例說明如何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進行稅收籌劃

例1.某公司是一家制葯企業,適用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內部有原材料和制葯兩個部門,2002年度應納稅所得額共18萬元,交納了企業所得稅5.94萬元.後經財務經理建議將N公司改制為企業集團,將原來的兩個部門設為下轄的A,B兩個獨立核算企業.2003年A,B兩個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分別為10萬元和8萬元,N公司總的應納稅所得額仍然為18萬元,與2002年相同. 計算分析N公司通過改制節約的企業所得稅稅額如下: 2003年N公司應繳納的企業所得稅=10×27%+8×27%=4.86(萬元)N公司通過改制節約的企業所得稅稅額=18×(33%-27%)=1.08(萬元) 例2.某大型機械生產企業,生產的A類機械屬大型笨重商品,一般運費占產品銷 售額的20%左右,以往做法,由該機械企業銷售機械並提供運輸服務,將運費包括在 銷售額中,全額按17%計算銷項稅額,新稅制實施一段時間以來,該企業決策層經研 究,決定成立一個運輸公司,獨立法人,獨立核算,銷售的A類機械,銷售額不再包 括運費,運輸由運輸公司單獨開票結算,而運輸公司按3%的營業稅稅率繳納營業稅, 使得這部分運費的稅收負擔從17%降到了3%而一般購進大型機械均作為固定資產的管理,因而不涉及購貨方扣稅問題,所以將運費部分單獨核算不影響購貨方扣稅從 而也不危及雙方購銷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