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匯算清繳繳納的所得稅應該計入哪個會計科目,年度損益調整都包括什麼
計入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最後轉到未分配利潤中去。年度損益調整包括按照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中允許扣超過限額的支出,以及會計與稅法之間差異的調整,一般是調表不調帳。
2.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補繳的所得稅計入哪個會計科目
1、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應該這么做:
補提所得稅時: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應繳所得稅
月末結轉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繳納時
借:應交稅金——應繳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2.執行小企業會計准則的企業採用的是應付稅款法,應該這么做
借: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 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退還,會計分錄應該怎麼做
如果多交稅款是指由於匯算清繳計算錯誤而多交的企業所得稅的:
1、如果該多交而退庫的企業所得稅金額較大的,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涉及調整2005年提取的法定公積金和法定公益金的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盈餘公積——法定盈餘公積
貸:盈餘公積——法定公益金
2、如果該多交而退庫的企業所得稅金額較小的,
借: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貸:所得稅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財政部 稅務總局關於企業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8)51號]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企業發生的職工教育經費支出,不超過工資薪金總額8%的部分,准予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超過部分,准予在以後納稅年度結轉扣除。
(3)稅收優惠匯算清繳入什麼會計科目擴展閱讀
如果多交稅款是指實際交納的所得稅稅款大於匯算清繳計算的應交企業所得稅的部分的:
借:銀行存款
貸:應交稅金——應交企業所得稅
匯算清繳退回的所得稅,沖減所得稅費用,因是小企業會計准則,按未來適用法,轉為本年利潤即可。建議按原來計提繳納的分錄做相反分錄 :
收到退回(註:不是稅收優惠,是匯算清繳)借:現金(或銀存)貸:應交稅費-所得稅(如果是財務軟體,建議涉及到損益科目的,按正常的一方做負數,即做借方負數)如果你計提的所得稅是正確的,那麼到這一步就可以了。
稅前扣除規定與企業實際會計處理關系
(一)稅法優先原則: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計算。(《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一條規定)
例如,職工福利費的范圍,在財務部和國稅函都有相關的規定且不一致,而國家稅務總局在稅務答疑時就明確了,在所得稅上按照國稅函的文件處理;在會計處理上按照財政部財通的文件。如果不一致,就按照稅法的標准。
在實務操作中還一定要注意稅法優先原則在其他方面的體現,如合同中寫明股權轉讓產生的個人所得稅由個人負擔,但是由對方承擔這部分費用,在實際操作中,如果沒有繳納個人所得稅,稅務部門還是會找個人承擔責任。
(二)稅法協調原則:對企業依據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並實際在財務會計處理上已確認的支出,凡沒有超過《企業所得稅法》和有關稅收法規規定的稅前扣除范圍和標準的,應按企業實際會計處理確認的支出,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2年第15號》。
(三)稅法空白原則:稅收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未明確規定的具體扣除項目,在不違反稅前扣除基本原則的前提下,按國家財務、會計規定計算。
例如,關於勞保支出,目前只是規定了具體的扣除明細范圍,但是沒有扣除標准,那麼企業就可以按照國家財務、會計的規定計算。
4. 企業所科稅匯算清繳時,調增收入和調減費用會計分錄該如何做
在應付所得稅法核算下,匯算清繳時的調增調減,不需要做會計分錄。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核算下,應做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的確認。
匯算清繳是指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規定時期內,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企業所得稅的規定,自行計算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和應納所得稅額,根據月度或季度預繳的所得稅數額,確定該年度應補或者應退稅額,並填寫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表,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年度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提供稅務機關要求提供的有關資料、結清全年企業所得稅稅款的行為。
匯算清繳時的調增收入是指將會計處理中不計稅的收入甚至不確認為收入的情況調整為計稅的收入,調減費用是指將會計處理中的費用項目,不能企業所得稅前列支的費用減除,最後計算應稅所得(即將利潤按稅法規定調整為應稅所得)。
應付所得稅法情況下,是將本期稅前會計利潤與應稅所得之間產生的差異在當期確認所得稅費用的會計處理方法。
這種處理方式,計算出應稅所得,按應稅所得乘以企業所得稅稅率計算出所得稅稅額,借記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即可。調增的收入與調減的費用不需做會計分錄入賬。
資產負債表債務法是從暫時性差異產生的本質出發,分析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期末資產負債的影響,當稅率或稅基變動時,必須按預期稅率對「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賬戶余額進行調整。
這種處理方式,需要分晰調增的收入與調減的費用是暫時性差異還是永久性差異,記久性差異不需要進行賬務處理,暫時性差異(指可在以後年度調回),則需要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予以入賬。
5. 免稅企業會計所得稅匯算清繳如何填報
1、填報納稅人主要經營業務和其他經營業務取得的收入總額。本行根據「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的數額填報。一般企業納稅人通過《一般企業收入明細表》(A101010)填報;
2、金融企業納稅四季度是所得稅預繳申報表,收入、成本、利潤均按三個月的合計數填列(特殊行業除外如房地產),計稅金額填寫,納稅調整後的 【應納稅所得額】,即調整之後的利潤額。
《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規定, 免稅收入僅包括以下四項:
(一)國債利息收入;
(二)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三)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的非居民企業從居民企業取得與該機構、場所有實際聯系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四)符合條件的非營利組織的收入。
而不征稅收入范圍較廣,主要有企業取得的各類專項用途的財政性資金。
(5)稅收優惠匯算清繳入什麼會計科目擴展閱讀:
(1)納稅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才稅務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納稅人報送的其他納稅資料。
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者稅務在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確定的申報期限、申報內容如實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以及稅務機關根據實際需要要求扣繳義務人報送的其他有關資料。
(2)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可以直接到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也可以按照規定採取郵寄、數據電文或者其他方式辦理上述申報、報送事項。
(3)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不能按期辦理納稅申報或者報送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的,經稅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經核准延期辦理所規定的申報、報送事項的,應當在納稅期內按照上期實際繳納的稅額或者稅務機關核定的稅額預繳稅款,並在核準的延期內辦理稅款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