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優惠大全 » 優惠券做到多少折比較好
擴展閱讀
寧波奧德賽優惠價格 2021-03-15 14:26:02
丹尼斯購物卡能掛失么 2021-03-15 14:25:58
淘寶購物指紋驗證失敗 2021-03-15 14:24:44

優惠券做到多少折比較好

發布時間: 2021-03-02 04:33:50

1. 麥當勞怎麼吃最實惠我聽別人說有電子優惠券,但是這券打幾折啊,如果是紙券打幾折啊>_<

除了超值午餐、晚餐時段,其他時間還是使用優惠券比較劃算,優惠券可以到惠800網看一下,還可以下載手機客戶端,上面有好多商鋪優惠券,方便、快捷。

2. 我開了個微店,新開張,滿多少減多少比較合適優惠券怎麼設置好折扣多少好越詳細越好。

滿一個值減一個值平均達到你計劃的最大利潤,緊扣你的利潤,又吸引消費者最好。注意平均摺合下來的利潤

3. 淘寶店家怎麼設置優惠卷,優惠卷要打多少折才夠吸引人呢

吸引的人不會太多 首先關注就少 而且你優惠 別人也可以 治標不治本 家莪 莪和你說說

4. 買200返200代金券是打幾折具體是怎麼算的

5折 因為你實際可以得到價值400元的東西 實際上支付了200元的現金

5. 天貓店活動滿折,滿減,優惠券計算是多少

我算的是最低400
如果滿折滿減不可疊加的話,滿折275*2*0.85=440。再減去無門檻的十元券(不算滿減)最終為430元
而只算滿減275*2—60*2—20(券)—10(無門檻)=400

6. 買100返30代金券算是打幾折

字面看應該是七折。但返的三十。你只再買三十的東西嗎?再買的東西有折嗎?再送券?不打折?這裡面商家算的很細。一這沒有七折。返券的東西一般我不買。傷腦筋不合適。再買打折商品不行。原價才能用。我們這是這樣~最好還是直接打折的合適,至少是真的實惠~省錢~

7. 淘寶優惠券和滿減活動的優劣對比,究竟哪個好

三人在X餐廳吃飯,酒足飯飽結賬。訂單金額為126元。

優惠計劃一:老闆直接說,一共126元,零頭給你們抹了吧。下次還來咱家哦!

優惠計劃二:顧客說給我們便宜點吧經常來的。老闆說利潤薄沒辦法便宜,只能送您一瓶大可樂。

思考:哪種優惠計劃更能讓顧客感覺佔到了便宜?

分析一:實物增強顧客認知感受

抹零頭的動作在「支付痛感」之前,對於顧客來說,很難感知到優惠,這更像是結算前的一種算賬方式。

送可樂雖然也在支付前預知,但結算後的實物能持續帶給顧客一種得到贈品的感受。

且實物贈品將有概率延展後續故事性。比如帶回寢室會有同學詢問怎麼買個這個,繼而展開對店鋪贈可樂的話題,減免比折扣更能讓顧客感知到優惠。

分析二:抓住消費者「惰性」心理

例:開業營銷的場景下,地推宣傳單

優惠計劃一:持宣傳單進店消費滿100元享受本訂單8折優惠。

優惠計劃二:持宣傳單進店消費滿100元享受立減20元優惠。

看上去一模一樣的優惠,顧客視角卻更偏向計劃二。人們天生攜帶「惰性」,相對於100*0.8的折扣優惠計算,人們會更容易感知減免20元的優惠信息。

且因新客無法斷定該店鋪消費水平如何,不知道吃這么一頓需要花多少錢。所以顧客對於此類營銷,一定選擇「優惠價值」更容易感知的那個方案。

這時候或許有人說「不對啊,我們這里的顧客對折扣比較敏感,對滿減不怎麼感冒。」這是因為在外賣平台上的商品是餐品,餐品具備可以快速計算性價比的屬性。

通常比較常見的餐品,顧客都對它的價值有自己的認知。相較於滿減需要高定價進行大力度減免的多一步演算法,折扣可以直接展示一個接近或低於顧客心理客單價的價格,所以折扣在此類情況下會更具備吸引力。

分析三:巧用「限時性」折扣

具備「限時性」的折扣,才對顧客更有吸引力。

折扣通用場景:

1、顧客對該商品具備較為清晰的價格認知;

2、顧客對該商品有強烈購買慾望但因價格原因而擱淺購買計劃,需要一個購買理由激活購買計劃。

舉例說明:

對蘋果手機了解的顧客會知道它的價格,這時某店鋪對蘋果手機進行打折促銷會吸引很多人購買。但該促銷手法對於不了解蘋果手機價格的顧客就不太有效,即使這些顧客在此段時間有更換手機的需求。

我們想要一件阿迪達斯運動款的鞋子,這明顯不是一個無關痛癢的消費行為,它需要花費不少的金錢。這時很多人會暫且擱置購買計劃。但一到雙十一此類促銷節日。無論是阿迪達斯鞋子,還是耐克衛衣,又或者是奢侈品包包。這一系列被擱置的購買計劃都被「折扣優惠」而激活。

即便促銷節日實際上並不會真的大幅度讓利。但顧客認知中,錯過了這一次活動,再想以優惠價格購買需要等待很長一段周期才能迎來下一次「大促」。

所以可知,折扣活動一定要具備「限時性」。如何限時?那就必須為折扣活動准備充分的理由,這樣的折扣才會讓顧客感知到緊迫感。

分析四:顧客對於「溢價」的承受力

滿減和折扣哪個好?取決於顧客對溢價的承受能力 。為什麼很多城市都流行滿減?顧客依賴滿減嗎?

首先商家端,滿30減15的力度,其實不是5折。也許只有6-7折,因為滿減需要訂單金額達到滿減門檻。

商家可以通過門檻設置,將價格體系設置成無法完美達到滿減門檻。例如無論怎麼湊,要麼是29元無法達到門檻,要麼是32元超出門檻2元。這時我們可以依靠這個思維,將滿減力度做的無限大,只要原價仍處於顧客可接受范圍內。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的地區流行折扣有的地區流行滿減的原因。

這與消費水平有密切的關系。顧客對於溢價的承受能力強,滿減就更受歡迎;顧客對於溢價的承受能力弱,折扣就更受歡迎。

另一方面,商家也會因為商品的溢價能力來決定是走滿減還是走折扣。

可以這么理解,折扣活動會讓顧客優先注意折扣價格然後和心理預期價格對比;而滿減活動會讓顧客優先注意滿減門檻給他的第一印象中的優惠力度,這之中他還會關注你的商品是否具備原價的價值感。

分析五:抓住價格敏感客群

對價格敏感的用戶,可以採用滿減和折扣配合著來的方式。

現在外賣平台上有非常多的顧客,不關注商家是滿減還是折扣。看上哪個就進入下單頁面進行客單價對比,怎麼便宜怎麼點。

應對這部分顧客,大多商家選擇的方式是:折扣作為價格標尺,滿減作為下單方式。

就像去星巴克點一杯星冰樂,無所謂價格的顧客通常點購適合自己飲用量的杯型,價格導向嚴重的顧客通常點購最小杯或者最大杯。

當然這僅僅是舉例說明價格導向用戶的心理狀態,實際運用中仍有非常多的技巧可以優化滿減梯度實現提單價提利潤。

8. 現在做什麼優惠券平台比較好

幾年前就接觸了很多類似優惠券平台了,很多平台都垮了。唯一的例外是好省,像一顆長青樹一樣屹立不倒,確實值得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