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大學生 關於網購的論文 1500字左右
前幾天才寫過····
大學生網購調查報告
隨著網路普及,電腦成本的不斷下降,網上購物已經慢慢地從一個新鮮的事物逐漸變成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網路正在沖擊著人們的傳統消費習慣和思維、生活方式,以其特殊的優勢而逐漸深入人心。因此我對大學生網上購物的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以了解我校學生對網上購物的接受情況,網上購物的原因,網上購物的品種等。
一、調查目的
了解我校學生對網上購物的看法和態度,以及對網購發展的期望。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1、調查對象: xx學院設計學院(由於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
2、資料收集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同學發放《關於xx學院大學生網購調查問卷》了解學生關於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
3、調查方法:對xx學院的全部學生(限於三年級以下)進行問卷調查。
三、調查結果
(一)大學生網上購物總體情況分析
1、性別年齡特徵。調查結果顯示,72%的被調查學生有過網上購物經歷,而男生網路購物群略高於女生。互聯網在男性中的普及程度要高於女性,男生比女生更敢於冒險和追求新的事物,而且男生的網路基礎知識比女生普遍,這可能是造成大學男生網路購物比率要高於女生的原因。
2、年級特徵。調查發現,大三的學生網上購物的比例明顯高於大一的學生,由此可見,排除學校開網政策的影響,網齡對網路購買影響較大,網齡越高,越容易進行網上購物。
3、根據調查發現,有購物的人中購物需求以滿足精神需要的產品為主。大學生網上購買的前四種商品依次為圖書(31.2%)、飾品(24%)、電腦及相關產品(23.5%)、音像製品(17.6%)。這些商品和服務更體現了大學生在生活、學習和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的消費。相比之下,由於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
4、在可供網上購物的網站中,淘寶是大學生們最常去的網站,佔71%。其次有當當網和卓越網。可見大學生購物首選網站比較集中,而且都集中在幾個知名度比較高的網站。
(二)網路購物行為對大學生網路認知的影響
以「是否擁有網上購物經歷」為標准,比較他們在感知網路購物風險、網路信任度、網路環境等問題上的得分,可以看出網路購物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大學生對網路的認知。
1.沒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對網路購物的感知風險較高。全部被調查者中,對網路安全(信用卡信息、個人信息等)的擔心有62 %,而對售後服務保證,貨物質量,配送速度的擔心分別佔了56 %, 49 %, 38 %,其他還有對登記手續繁瑣,配送費用等。
2.擁有網路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對網上購物遇到的困難中。商品種類和網站數目太多佔了26 %,商品描述不清楚也有24%,而結算方式在所有人當中也佔22 %,其他問題中存貨不足,界面復雜,不易操作及網站速度太慢等有28%。
3.對網上購物的發展前景,有62%被調查者認同越來越被人們接受,發展空間很大這個觀點,可以看出網上購物會越來越發展及形成人們購物的主要形式。也有20%的人還是認為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發展,這其中有很多是沒有網上購物經歷的。
四、網路購物前景
大學生網上購物潛力巨大。通過本次調查顯示,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佔五成。而沒有網上購物經歷的大學生,其中只有11%的人沒有瀏覽過購物網站。不難看出大學生在網上購物的市場潛力是巨大的!
在被調查的學生中,有68.7%的同學認為網路購物的前景廣闊,發展空間大,大部分大學生網路購物者明確表示在未來的一年還會繼續進行網路購物,說明他們對網路購物的發展非常期待,網購的條件讓他們感到滿意所以願意去嘗試。網路購物與傳統購物相比在方便及時性、信息的豐富性等方面具有很多優勢,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網路購物。
B.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國民收入與國民支出的不斷增加。大學生作為一特殊的消費群體,在消費上呈現出許多自身所獨有的特點,這一狀況的出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當然也與大學生自身存在的消費觀念密不可分。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消費的真實現狀,我們從生活費用的來源、分配及利用狀況,購物心態,消費水平和急停收入狀況等方面,進行了一次「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
使大學生認知自己的行為的對錯,提高意識且提出適應的政策。
另外我們也對大學生消費的狀況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應的調查,並從社會原因分析了大學生消費的外在因素。最後,由於大學生屬於心理,生理,社會經驗的轉型期,正確引導他們的消費觀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本文的調查分析,我們希望能給廣大的大學生消費者提供有意義的幫助和指導。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貴州大學南區在校本科生
我們的調查問卷內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員審查修改。在分發調查問卷時我們分工合作,分發近二百張調查問卷。並由分發人員收回。小組討論研究調查問卷的數據總結和分析。經過近一周的時間將調查問卷整理完畢。由小組討論調查報告側重總結的消費問題的哪些方面。最後由袁莉執筆完成調查報告。小組分工明確,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紀輕,缺乏經驗,充滿青春的活力並同時具備了一定的購買能力,因而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階層的群體的消費心理以及行為。首先大學生有著比較旺盛的消費需求,而反觀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自主與獨立,消費受到家庭准許的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以及消費實力的相對滯後,是這一群體不同於其他群體的問題所在。問了更加清晰的了解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一次調查。
二、問卷情況
這次問卷共發放183份,收回有效問卷166份。以身邊同學及朋友為主要調查對象。
三、問卷分析
1.經過問卷調查,有7%的同學一個月的生活費標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數佔了相當的比例,這一結果和我預先的想像相差不多,說明我們學校的學生普遍消費能力在周圍學校大學生也佔平均水平地位。
2.關於支出的具體內容上我們看到,用於飲食及娛樂兩項的結果分別佔了前兩位,而選擇用於通訊的支出與用於交際的花費的人數基本持平,並有具體數字我們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同學把相當多的錢花在了娛樂享受以及與人的聯絡溝通之上,這說明飲食上的消費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當中,相比之下,現在的大學生用於學習方面的錢實在是非常的少,這跟不良的學習風氣以及社會的影響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3.送第三題的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當代大學生的經濟來源85%左右仍然是來自家庭父母的供給,當然也有很多的學生選擇了走出校園,挑選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為兼職,這除了貼補自己的花費外參加更多的社會實踐也是促成這點的重要原因之一。還有部分人是利用學校的助學金和獎學金供自己的生活費用。
4.在第四題中我們不難發現當代大學生對於消費的認識還是很淺薄的,有很多是消費沖動型,見什麼好自己喜歡什麼就買什麼。當然也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經過精打細算只買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們應該向這些同學學習。
5.在第五題中,關於網路購物的問題則讓我們對大學生現今的消費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們發現,幾乎大部分的學生都進行過網路購物的活動,雖然在具體數額上差距還非常大,但這確實清晰的預示了網路購物在未來無法阻擋的發展趨勢。
6.在第六至九題關於大學生消費習慣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具有以存錢、記賬為代表的良好的消費習慣的學生數量占的比例未達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階段消費計劃的人數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對於自己的消費大多數同學則表示沒什麼感覺,只有小部分人總結為比較節儉。我們不難總結出目前學生們的科學消費意識還很淡泊,對於自己消費的管理還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問題的總結與解決辦法
綜合以上的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雖然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但有著自己已具備規律的消費結構、習慣以及發展方向,只要我們能夠冷靜分析,必然能夠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費。
C. 大學生消費調查心得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實習報告作者:本站 來源:網路 發布時間:2006-9-19 21:08:30 發布人:admin昨天,全國學生聯合會、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和中國青年校園先鋒文化有限公司聯合公布了《2004中國大學生消費與生活形態研究報告》。諾基亞、聯想、索尼、TOM、匯源、阿迪達斯等成為中國大學生心目中的首批先鋒品牌。該報告是國內首個瞄準大學生群體消費的報告。
雖然除了家庭供給外,多數大學生都沒有直接的收入來源,但昨天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副總經理馬旗戟說,不同於一般公眾的認知,當代大學生具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他們每學期的平均收入為4919元,支出為4819元,而經常性負債消費的大學生比例超過10%。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的年度可支配收入在8000至9000元之間。而將大學生在兩個假期的支出計算在內,我國大學生每年的平均消費支出已經在一萬元以上。
為此,不少高端消費品進入了大學生的消費圖譜。其中,60%的人擁有手機;27%的人擁有電腦;20%的人擁有PDA;12%的人擁有MP3。
大學生已經具有明顯的品牌偏好。調查顯示,首位是「喜歡購買具有獨特風格的產品(57.7%)」,其次就是「單純追求流行、時髦與新奇的東西(30.4%)」。此次調查也清晰地反映出,在23類先鋒品牌中,非內地品牌佔了近一半。在電腦、手機、數碼相機等消費上,基本都是外國品牌的天下。在休閑運動消費方面,阿迪達斯與耐克的魅力不減,而李寧與安踏也在大學生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本次調查覆蓋中國34個重點城市,126所高校、近1萬名大學生,研究結論可推及34個城市的約一千萬大學生。
「大學生消費調查報告」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D. 網購調查工作總結怎麼寫
從網上找了一篇網購調查的資料,作者很用心,對你也許有幫助!
學通調查——大學生網購現狀的調查
親愛的同學,您好!為了更好的了解我院學生的網上購物狀況,從而了解大學生的消費構成,為此大學生通訊社設計了這份調查問卷。問卷以匿名形式展開,您可以放心填寫,呈現最真實的答案,謝謝您的配合。
您的性別:□男 □女
年級:□2007 □2008 □2009 □2010
學部: 專業:
1、請問您有網上購物的經歷嗎?( )
A、有 B、沒有
2、您身邊的同學有人選擇網購嗎?( )
A、非常多 B、少部分人 C、、很少人 D、幾乎沒有
3、請問您網上購物的網齡是(有網購經歷的填寫)( )
A、1年以下 B、1年 C、2年 D、3年 E、3年 以上
4、請問您在網上購物每次平均消費( )
A、50元以下 B、50-100元 C、100-200元 D、200-300元 E、300元以上
5、您的月平均消費水平是( )
A、500以下 B、501—1000 C、1001—1500 D、1501—2000 E、2001以上
6、請問您認為在網上購物消費心理主要原因是(多選)( )
A、價格便宜 B、商品時尚、優美、齊全 C、購買方便,節約時間
D、認為網購很時尚 E、網上物品齊全新穎 F、其他
7、您網購的主要消費品類型(多選)( )
A、護膚品,化妝品 B、服飾類 C、文體(運動、書籍、樂器等)
D、虛擬(移動∕聯通∕小靈通充值、網游虛擬物品交易、彩票∕雙色球、折扣機票等)
E、數碼(手機、筆記本、數碼配件等) F、書籍資料 G、其他
8、請問您沒有嘗試網上購物的原因是 (多選)( )
A、價格過高 B、商品信息不足或虛假 C、擔心質量問題
D、擔心安全問題 E、不相信網上商城 F、售後服務問題
G、不關心,不需要網購 H、沒有電腦,不方便網購 I、其他
我們將在12月30日出版的《江城學院報》刊登有關此項調查的結果,敬請留意校報3版 「學通調查」欄目。
問卷雖然發下去了,但是在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如下問題:
第一、內容中格式有少部分錯誤和重復
第二、語句表達有部分不暢通
第三、調查學生的網購情況中卻忘了調查學生的網購頻率
第四、您的月消費水平為。。。的選項似乎存在歧義
第五、結構並不完善,面對沒有過網購經驗的同學,他們的選項非常少,並且表意不清楚
初稿:
悄然升溫的網購蔓延校園,調查顯示——
七成學生有網購經歷
從快遞員手中接過「戰利品」外國語學部的盧嬌嬌同學欣喜地在落款上簽上自己的名字。 「我們每天中午會送大概70件快遞」坐在麵包車上的圓通快遞員告訴記者。另據記者了解,停留在A棟教學樓下的申通、西門外的中通快遞運件也均不少於60件。「運過來的快遞大部分是衣服鞋子,一般都是學生從淘寶網上購來的」說完,快遞員又忙著為下一位同學取快件。
放眼校園,學校A棟教學樓和西門取快遞的熱鬧場面讓大家看到了快遞的流行。為此,學通社記者展開了問卷調查,以了解我院學生的消費構成。共發出問卷100份,有效收回94份。
中低水平的消費也不能阻擋網購腳步
在記者進行的隨機調查中,70%的同學表示有過網購經歷。另外,除了自己參與網購之外,43%的受訪者表示身邊網購的同學非常多。
問卷過程中,記者發現有18%有網購經歷的同學月生活費在500元以下,這一部分同學中有不少幾乎每月都會網購。「網上的東西種類很多,我選擇購買性價比高而且便宜的東西,除了基本的生活費用之外,有剩餘的錢我會用來網購。」地質科學與工程學部王亞琴告訴記者。
「宅」、「時尚」也成為親睞網購的原因
網購的優勢可用六個字形容:方便、快捷、實惠。踏破鐵鞋無覓處,網上購來得來全不費工夫。無需逛街,付款方便,網上購物為喜歡「宅」在宿舍的同學帶來不少方便。「現在冬天到了,需要新添必要的衣服物品,但是外面冷,不想出去逛,就比較喜歡網購了。」藝術與傳媒學部李浩告訴記者。
在調查中,44%的同學認為網上的物品除了優美、齊全、價格便宜,38%的同學認為之外,有7%的同學認為網購是一種時尚,機械電子與信息學部李芳說道:「身邊有很多同學討論的話題很多都是在網上的那一款衣服、鞋子不錯之類的,感覺網購已經逐漸成為時尚,自己不網購好像out了。」
網購的女生群體比例略高
在調查過程中,填寫問卷的43名男生有25%的同學沒有網購經歷,而參與調查的52名女生中,沒有過網購經歷的同學不到15%。「女生一般都喜歡購物,我覺得購物是很快樂的事情,每一次去取快遞都很開心」外國語學部烏蒙告訴記者。根據調查,擔心網購物品的質量問題成為多數同學沒有嘗試過網購的主要原因。
作為時尚快捷的消費方式,大學生網購趨勢已逐漸顯露。對與網上五花八門的物品,遼寧省消協和丹東市消協也消費者提出要有良好的心態,明確知道自己到底想買什麼,有的放矢;選擇商家的時候,最好選擇信譽度高、有實體店、有消費者權益保障或者7日無償退換貨的商家等網購建議。
(學通社記者:###)
在寫稿的過稱中,碰到以下情況:
第一、采訪不到位,體現在前期沒有構思好,時間不夠又不允許再去采訪,於是在寫稿的過程中碰到這樣的情況時只能編造幾個名字出來,但還是力爭將現象真實地反映出來,畢竟這個調查不夠全面。我抓住其中的一兩個點,不知道算不算失實。
第二、有點詞窮,說明寫稿寫的少了,看新聞看得少了,需要加強
第三、標題不新穎,這個問題也是我比較頭疼的問題,還是一點,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