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汝庶士,迨其吉兮
「標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標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標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
《摽有梅》是一首情歌。三節十二句活脫地道出了一位大齡的姑娘急於求偶的迫切心情,節節「求」之,層層遞進,求之愈切。其淳樸率真,坦言無遺。讀過幾個版本《摽有梅》的解釋後,在這一點是共同的。然而,讀後仍有兩個問題值得探究。
問題之一:《摽有梅》出自《國風 . 召南》。而《周南》、《召南》乃「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可是,《摽有梅》中的姑娘直呼「求其庶士,迨其謂之!」,急不可待的求小夥子快來與她相會,表面看上去有損風化,甚至流於俗。那麼,《詩經》為什麼選入,而且是選入《國風》?
這似乎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問題。孔子說,詩三百篇,樂而不。可以認定《摽有梅》決非穢之作。那麼,它的積極意義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問題我反復研讀原文,查閱相關資料,才有恍然大悟之感。
《詩序》說:「《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只此首句已經足以說明問題。陳子展先生解釋說,「嫁娶不及時,則有曠男怨女,男誘女奔者矣。仲春嫁娶期盡,至孟夏而梅熟,老女不嫁,而《摽梅》之詩作矣」
《傳》雲:「三十之男,二十之女,禮未備則不待禮,會而行之者,所以蕃育民人也。」《周禮。媒氏》中也說,「時禮雖不備,相奔不禁。」甚至這樣規定:「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這些都說明,男、女年齡大了而未婚者,可以不拘於禮,私奔相會不予禁止,而且以「令」的形式規定下來。當然,在奴隸社會,奴隸人身為奴隸主所佔有,無權自主婚嫁,有「會合男女,奔者不禁」一條律令也是統治階級的需要。
朱子是「窒人慾」的封建理學家,他認為《摽有梅》女子求男過於迫切,「閨中處女何其厚顏乃爾耶?」他不承認《摽有梅》是女子自言,應該是詩人所作。然而,《朱子語錄》中記載:弟子問朱熹,「《摽有梅》之詩固出於正,只是如此急迫,何耶?」朱子回答道:這也是正常的人之性情。又說,「女子自言婚姻之意如此,看來非正理。但人情亦自有如此者,不可不言。」「此所謂《詩》可以觀。」這說明,即使朱子這樣的禁慾主義者,對《摽有梅》所表現出的「人情」也是認可的。
因此,我以為《摽有梅》這首情歌的積極和深遠的意義在於:它實質上是教化人們要順天應時,不違天意,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至情至性,化育民人,順其自然,自是正道。
問題之二:《摽有梅》是姑娘在什麼情況下唱的這首情歌?
郭竹平先生說:「這只歌是一群姑娘在仲春的歡會中隨編隨唱的。古俗,未婚男女,可在仲春的歌舞會上,自由擇偶。對意中人投物結情,通意交心。」清如許、王潔兩位先生則說:「這是一首收梅歌。收梅姑娘一邊收梅,一邊唱情歌,自由大膽的呼喚『庶士』來和她相愛。」陳子展在他的《詩經直解》中對此卻未提及。
如果按郭竹平先生之說,有幾個問題講不通。其一,「摽」是「打」或「落」而不是「拋」,「塈」是「拾」而不是「給」;其二,梅子成熟於孟夏,仲春時節哪有梅子,如果有也是未熟的青梅,但拋掉成筐的青梅來求偶卻有悖於情理;其三,從全詩看,是一個姑娘在唱情歌,並沒有讓人感到是「一群姑娘」。因此,我認為郭竹平先生所說是錯誤的,應該認同清如許、王潔兩位先生的註解,即這是一首大齡姑娘在收梅過程中唱的情歌。
以上亂語,求教方家指正。
② 七夕兮 希樂兮是什麼意思
你好!
珍惜每一天,希望快樂地生活。
「惜」一般為「珍惜」的意思。「夕」,夕陽,指日子、時光。「希」,有些人會把「希望」簡寫為「希」。「喜」,快樂。「嘻」和「兮」只是助詞。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③ lswear是什麼珠寶的名牌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④ 朝花易落,月圓則虧。摽梅七兮什麼意思
早上還美麗綻放的花朵也許傍晚就落下了,月亮到了最圓最美的時刻後便開始殘版缺,美好的事權物、美好的容顏總是容易逝去,梅落三成,女人的青春光陰已經開始逝去,等你說愛我。
摽有梅,出自《詩經》,摽,墜落。七兮,梅落後樹上只剩下七成果實,喻指女子青春消耗了一部分,對婚姻愛情開始變得急切。
⑤ 孔穎達認為「其子七兮」是什麼修辭手法
孔明打因為妻子七夕是什麼的修辭方法?但是用比喻的修辭方法
⑥ 2013年南京人在浙江衛視電視購物買的七兮珠寶三件套水晶手鐲項��
然後呢??
⑦ 在寶慶買的鑽戒。40分的。只有一個國家鑒定書。沒有GIA證書。這個正常嗎要去找商家嗎
您好,我是七兮珠寶的顧問。
鑽石只要在30分之上就是比較權威的GIA證書了,這個不專是你要不要的問屬題,是鑽石本身就帶的。如果你40分的鑽沒有GIA證書,我建議你去商家要,必須要,這個關繫到你這個鑽的 成分和收藏。
⑧ 孔穎達認為其子七兮說的是什麼
空應答認為其子七夕說的是什麼?說的是七夕之歌。
⑨ 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
梅子落地紛紛,
樹上還留七成。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請不要耽誤良辰。
梅子落地紛紛,
枝頭只剩三成。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到今兒切莫再等。
梅子紛紛落地,
收拾要用簸箕。
有心求我的小夥子,
快開口莫再遲疑。
賞析:
暮春,梅子黃熟,紛紛墜落。一位姑娘見此情景,敏銳地感到時光無情,拋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卻嫁娶無期,便不禁以梅子興比,情意急迫地唱出了這首憐惜青春、渴求愛情的詩歌。本詩描寫未嫁的女子感嘆青春逝去,渴望有男子及時來求婚。詩以落梅比喻青春消逝,尤以落梅的多少暗喻時光變換,層層遞進表達出內心強烈的感情。
此篇的詩旨、詩藝和風俗背景,前人基本約言點出。《毛詩序》曰:「《摽有梅》,男女及時也。召南之國,被文王之化,男女得以及時也。」「男女及時」四字,已申明詩旨;後數語乃經師附會,應當略去。《周禮·媒氏》曰:「仲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明白了先民的這一婚戀習俗,對這首情急大膽的求愛詩,就不難理解了。陳奐則對此篇巧妙的興比之意作了簡明的闡釋:「梅由盛而衰,猶男女之年齒也。梅、媒聲同,故詩人見梅而起興」(《詩毛氏傳疏》)。
龔橙《詩本義》說「《摽有梅》,急婿也。」一個「急」字,抓住了本篇的情感基調,也揭示了全詩的旋律節奏。
從抒情主人公的主觀心態看,「急」就急在青春流逝而夫婿無覓。全詩三章,「庶士」三見。「庶」者,眾多之意;「庶士」,意謂眾多的小夥子。可見這位姑娘尚無意中人。她是在向整個男性世界尋覓、催促,呼喚愛情。青春無價,然流光易逝。「真正的青春,貞潔的妙齡的青春,周身充滿了新鮮的血液、體態輕盈而不可侵犯的青春,這個時期只有幾個月」(《羅丹藝術論·女性美》)。如今梅子黃熟,嫁期將盡,仍夫婿無覓,怎能不令人情急意迫!青春流逝,以落梅為比。「其實七兮」、「其實三兮」、「頃筐塈之」,由繁茂而衰落;這也正一遍遍在提醒「庶士」:「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唐無名氏《金縷曲》之憂心「無花空折枝」,似乎深有《摽有梅》之遺意。
從詩篇的藝術結構看,「急」就急在三章復唱而一步緊逼一步。重章復唱,是《詩經》基本結構。但從詩意的表達看,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即重章之易辭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漸進。《草蟲》首章末句「我心則降」、次章末句「我心則說」、末章末句「我心則夷」,即為語雖異而情相類的重章之易辭申意。《摽有梅》則屬於重章之循序漸進。三章重唱,卻一層緊逼一層,生動有力地表現了主人公情急意迫的心理過程。首章「迨其吉兮」,尚有從容相待之意;次章「迨其今兮」,已見敦促的焦急之情;至末章「迨其謂之」,可謂真情畢露,迫不及待了。三復之下,聞聲如見人。
珍惜青春,渴望愛情,是中國詩歌的母題之一。《摽有梅》作為春思求愛詩之祖,其原型意義在於建構了一種抒情模式:以花木盛衰比青春流逝,由感慨青春易逝而追求婚戀及時。從北朝民歌《折楊柳枝歌》「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到中唐無名氏的《金縷曲》「花枝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從《牡丹亭》中杜麗娘感慨「良辰美景奈何天」,到《紅樓夢》里林黛玉嘆惜「花謝花飛飛滿天」;以至聞捷《吐魯蕃情歌》中的「蘋果樹下」和「葡萄成熟了」這兩首名作,可以說,無不是這一原型模式的藝術變奏。然而,《摽有梅》作為先民的首唱之作,卻更為質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