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於日期特殊又被稱為「光棍節"。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專11月11號,以天貓、京東、蘇屬寧易購為代表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提高銷售額度。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光棍節的重要性因為聯繫到購物節而更受人們關注。
2009年,天貓開始在11月11日舉辦促銷活動,當時的出發點只是想做一個屬於淘寶商城的節日,讓大家能夠記住淘寶商城。選擇11月11日因為"光棍節"剛好處於傳統零售業十一黃金周和聖誕促銷季中間。這時候天氣變化正是人們添置冬裝的時候,希望網上的促銷活動能成為一個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窗口。
而到2012年,」雙十一「卻成了一個標志性節點,一個銷售傳奇,一個網路賣家、平台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同時也成為電商消費節的代名詞,甚至對非網購人群、線下商城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㈡ 雙11和雙12哪個力度大 雙1和雙12有什麼區別
從銷售數據和促銷力度看,淘寶「雙十一」比「雙十二『的力度大。「雙十一」是阿里的重頭戲,針對的是天貓平台,賣家幾乎都是實力雄厚的國內外品牌,而」雙十二「是阿里打響」雙十一「戰役之後的衍生活動,主要針對淘寶商家、線下商戶參與活動。
兩者區別:
1、參與的商家:
雙十一的流量主推天貓商城,而隨之而來的雙十二,主推的則是淘寶集市C店以及線下商家
2、活動覆蓋面:
」雙十一「針對品牌,相對集中在線上,覆蓋面較小;而「雙十二」則覆蓋買你廣,也逐漸發展成O2O的節日,在這一天,人們將從網上下來,進入商場、超市、便利店、理發館、電影院、餐廳、酒店等等,吃喝玩樂構成了雙12的最核心要素。
雙十二活動遍及全國200多個城市和澳洲、亞洲及港澳台等12個國家與地區,為上億的消費者提供服務,雙十二活動,已經成為了線下服務業的消費狂歡。
3、從銷量角度來看:
雙十一對於阿里巴巴意義重大,成功失敗在此一舉,是檢驗其整個公司各方面能力提升的關鍵場次,也是向外展現賦能的舞台,所以,最終的銷售量一直是雙11所重點宣傳和強調的對象。
到了雙12,銷售量從來不是追求的重點,也從來沒有公布過類似數據,不僅不會和雙11比銷量,同比的數據都沒有。
(2)首創雙11購物節擴展閱讀:
雙十一的影響:
自天貓2009年首創「雙十一」購物節以來,每年的這一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購物盛宴,其帶動的全民網購已根本改變了中國零售業的格局,電子商務平台、傳統零售商以及物流快遞行業正加快融合,深深地改變了中國的商業社會形態。
從此前的高速發展態勢看,中國電子商務爆發出來的力量是非常龐大的,而且未來還有非常大的潛力。「雙十一」這種電商營銷活動,所帶動產生的消費品交易,對拉動內需有著巨大的作用。
電商不同於傳統商業形態的優勢就是不太受地理區域的限制,商業經濟較落後的地方,商品銷售也可以在線交易後通過物流配送完成。
㈢ 雙十一購物節的由來
「雙十一」即指每年來的11月11日,由於日期自特殊又被稱為「光棍節"。從2009年開始,每年的11月11號,以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為代表的大型電子商務網站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提高銷售額度。成為中國互聯網最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光棍節的重要性因為聯繫到購物節而更受人們關注。
2009年,天貓開始在11月11日舉辦促銷活動,當時的出發點只是想做一個屬於淘寶商城的節日,讓大家能夠記住淘寶商城。選擇11月11日因為"光棍節"剛好處於傳統零售業十一黃金周和聖誕促銷季中間。這時候天氣變化正是人們添置冬裝的時候,希望網上的促銷活動能成為一個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窗口。
而到2012年,」雙十一「卻成了一個標志性節點,一個銷售傳奇,一個網路賣家、平台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同時也成為電商消費節的代名詞,甚至對非網購人群、線下商城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㈣ 「雙十一」是誰的購物狂歡節
自天貓2009年首創1111購物節以來,每年的這一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購物盛宴。有消息顯示,從11月1日開始,有近2000萬熱情的消費者將心儀商品收藏或添加到購物車,就等著11日刷新支付。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1111購物狂歡節的洶涌客流和極為龐大的單日成交量顯示了老百姓較強的消費意願和較高的消費能力,這對拉動內需無疑是個積極信號。有關專家認為,電子商務需求的逆勢「井噴」,透露出我國網上消費的巨大潛力。
這也將是傳統零售業態與新零售業態的一次直接乾脆的交鋒。阿里巴巴集團CEO馬雲10日探班天貓時表示,1111購物狂歡節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信號,是新的營銷模式的大戰對傳統營銷模式的大戰,讓所有製造業貿易商們知道,今天形勢變了。對於傳統行業來講,這個大戰可能已經展開!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100億節點的成功突破,中國的零售業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線上交易形式已經由之前的作為零售產業的補充渠道之一,轉型為拉動中國內需的主流形式,由此開始全面倒逼傳統零售業態升級。
「雙十一」之亂
「雙十一」之亂,從商家的廣告大戰中就可窺見一斑。日前,某電商網站在多家媒體投放了一組以「打臉」為主題的廣告,廣告語包括「快遞等半月」「五折買假貨」「差評被人肉」內容,直指競爭對手價格虛高、快遞慢、平台售假、促銷玩噱頭、刷單造數據等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幾乎已成電商領域的通病。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各大電商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雙十一」戰線已經前後長達一個月左右,雖然這是商家自發的市場行為,但無序的競爭帶來了多重惡果:一方面民眾的沖動消費被進一步刺激和放大,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電商網站的信任被透支,此外還導致了快遞行業不堪重負、過度包裝不環保和浪費等問題。
已有六年歷史的「雙十一」消費熱潮,不能沉醉在逐年攀升的數字泡沫中。如果要獲得長足發展,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必須有更多的理性。唯有如此,才不會讓「雙十一」成為一場「垃圾消費」狂歡節。
㈤ 購物節是什麼時候,為什麼雙十一是購物節,雙11購物
雙十一購物節源於2008年的淘寶,當時只是藉助光棍節這個噱頭搞促銷活動拉動淘寶天貓平台的商品銷售,後面淘寶有意識的將這個光棍節打造成一個購物狂歡節。現在已經變成大家的一個習慣了。
㈥ 第一屆雙十一電商購物節活動是哪一年
這個活動是從2009年開始的。
2009年,天貓(當時稱淘寶商城)開始在11月11日「光棍節」回舉辦促銷活動,最早的答出發點只是想做一個屬於淘寶商城的節日,讓大家能夠記住淘寶商城。選擇11月11日,也是一個有點冒險的舉動,因為光棍節剛好處於傳統零售業十一黃金周和聖誕促銷季中間。但這時候天氣變化正是人們添置冬裝的時候,當時想試一試,看網上的促銷活動有沒有可能成為一個對消費者有吸引力的窗口。結果一發不可收拾,「雙十一」成為電商消費節的代名詞,甚至對非網購人群、線下商城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力。
㈦ 雙十一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購物節
雙11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購物節的?在我這里在大一的時候,雙11就已經因為那時候有了自己的經濟來源,瘋狂的買就是等到了雙11那一天吧,手自己購物車的東西,所有的情況,所有的東西都要買,
㈧ 下半年有天貓雙11購物節以外,還有什麼大型的網購節
有郵樂919購物節,有優惠在裡面的,每個產品,是會比平常便宜的,現在國家重視農內村電商這塊,農容品是農村電商的本身優勢,包括糧油、酒、洗化、家電、農資等東西實惠,可以在那個時候去買了。緊接著也快要到中秋、國慶節了,是時候來個集貨。而且關注下,以後每年這個時候都有這樣的活動舉行。主要是時令農品方面,是比較新鮮的,方面農民的產品進城。
㈨ 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各方評價
購物盛宴
自天貓2009年首創1111購物節以來,每年的這一天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購物盛宴。有消息顯示,從11月1日開始,有近2000萬熱情的消費者將心儀商品收藏或添加到購物車,就等著11日刷新支付。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1111購物狂歡節的洶涌客流和極為龐大的單日成交量顯示了老百姓較強的消費意願和較高的消費能力,這對拉動內需無疑是個積極信號。有關專家認為,電子商務需求的逆勢「井噴」,透露出我國網上消費的巨大潛力。
這也將是傳統零售業態與新零售業態的一次直接乾脆的交鋒。阿里巴巴集團CEO馬雲10日探班天貓時表示,1111購物狂歡節是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個信號,是新的營銷模式的大戰對傳統營銷模式的大戰,讓所有製造業貿易商們知道,今天形勢變了。對於傳統行業來講,這個大戰可能已經展開!
分析人士表示,隨著100億節點的成功突破,中國的零售業態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線上交易形式已經由之前的作為零售產業的補充渠道之一,轉型為拉動中國內需的主流形式,由此開始全面倒逼傳統零售業態升級。
「雙十一」之亂
「雙十一」之亂,從商家的廣告大戰中就可窺見一斑。日前,某電商網站在多家媒體投放了一組以「打臉」為主題的廣告,廣告語包括「快遞等半月」「五折買假貨」「差評被人肉」內容,直指競爭對手價格虛高、快遞慢、平台售假、促銷玩噱頭、刷單造數據等問題。事實上,這些問題幾乎已成電商領域的通病。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各大電商之間競爭越來越激烈,「雙十一」戰線已經前後長達一個月左右,雖然這是商家自發的市場行為,但無序的競爭帶來了多重惡果:一方面民眾的沖動消費被進一步刺激和放大,另一方面是消費者對電商網站的信任被透支,此外還導致了快遞行業不堪重負、過度包裝不環保和浪費等問題。
已有六年歷史的「雙十一」消費熱潮,不能沉醉在逐年攀升的數字泡沫中。如果要獲得長足發展,無論是商家還是消費者,都必須有更多的理性。唯有如此,才不會讓「雙十一」成為一場「垃圾消費」狂歡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