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雙十一體現了什麼哲學原理
11月11日零點剛過1分36秒,2019年天貓雙11的成交總額突破100億元。這個速度再次刷新天貓雙11成交總額破100億的紀錄:2016年用了6分58秒,2017年用了3分01秒,2018年用了2分05秒。
今年天貓雙11成交總額破1000億來得有點小快!1小時03分59秒,天貓雙11成交總額沖破1000億大關,比2018年快了43分鍾25秒,比2017年快了近8小時。
這龐大的雙十一數據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經濟學原理呢?消費者和商家到底是誰佔了便宜呢?又反應了那些經濟學原理呢?
一、需求彈性
需求彈性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商品需求量的相對變動,對於該商品價格的相對變動的反應程度。
也就是說:人們對某種商品的需求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其他情況不變,他對此商品的需求會隨著對其擁有量的增加而遞減。比如當時有10個包時你對包的需求就會相對的減緩,這種遞減也許緩慢也許迅速。如果緩慢,那麼他對此商品所出的價格,就不會因為他對此商品的擁有量的大量增加而大幅度下降;而且價格的小幅度下降會使他的購買量大幅度增加。
11月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二、稀缺理論
稀缺理論,說的是一件東西越稀缺價值就越大。雙十一除了降價外,商家還有一個絕招限量限時秒殺。「商品限量」「雙十一後恢復原價」的商家口號,常營造出商品稀缺機會難得的認知,從而引發消費者的爭搶。
三、羊群效應
羊群效應是指個人的觀念或行為因某些因素影響而向與多數人相一致的方向變化的現象。近年來,雙十一已經在互聯網用戶中,形成了一種消費文化,讓人有種不在這天買點什麼,就和時代脫節的感覺,於是羊群效應就發生了。
B. 從經濟學角度看,雙十一什麼都不買,是虧了嗎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理性人會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雙十一」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簡單來說,無非就是類似「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這樣的宣傳。就是在這種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很多人在雙十一當日的消費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
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價格彈性衡量的是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月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低至5折、3折甚至1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顯然,商家絕對不會對大米之類的剛性消費品進行降價促銷,一方面利潤微薄,另一方面相關產品的促銷對於銷量的影響並不明顯。不同於大米、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裝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我們看到,恰恰是這一類——衣服、飾品、化妝品、傢具等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成為了「雙十一」促銷的主流。
C. 雙11馬雲賺什麼錢有點想不明白很多人都說雙11淘寶賺了多少億天貓又賺了多少億,但不管是淘寶還是天
如果不計算廣告的話,天貓收取每筆交易5%的傭金(不含淘寶集市),假設今年天貓專商屬場銷售300億,那麼馬雲至少賺取了300*5%=15億,加之天貓當天還有廣告位置,很多品牌一天就投放幾百萬的,假定收入廣告費7000萬,還有聚劃算費用等等,也算3000萬的話,所以如果是300億的天貓銷售額的話,預計賺取16億。
網上參考的答案,不過大概就是這么算的
D. 雙十一反應的社會現象
雙十一的火爆不僅僅讓眾多電商賣家賺的盆滿缽滿,而且也相應了帶動了無數產業鏈的有序推進,提供超過數十萬個就業崗位,甚至於因為雙十一某些地區脫離了貧困村的頭銜。最常見的就是物流、倉儲的服務,快遞員雖然是一個辛苦活,但是在工資方面卻相當不錯,一個三線城市的快遞配送員,在十一月份至少可以拿到6000-10000元的工資。可見快件的數量真實超乎想像。
雙十一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嗎?
物流技術的不斷更新也是雙十一帶來的一個顯著變化,我們知道不管配送員再怎麼多,在雙十一期間必然會造成物流的延遲,甚至在系統上的更新顯示都不一定來得及,所以針對這種情況,各大物流企業都在想辦法提高運輸的效率、加快物流的配送,就像京東的無人機、無人車甚至無人地下系統,雖然很多都還是試運營,但是不難看出日益增長的物流需求,市場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雙十一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嗎?
此外還有很多方面,雖然說現在的物流配送系統越來越高效、越來越先進,但是主要的運輸方式還是以陸路運輸為主,我們平時開車的時候像是各家快遞的貨車想必是比較常見的,在沒有新的行之有效的運輸方式出現之前,大貨車絕對是陸地配送的中堅力量,以此就產生了相關車企的繁榮。貨車每年的采購、養護、升級都能夠給相關的企業帶來巨大的利潤。
雙十一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嗎?
還有電商從業者日益增加,關於電商運營相關崗位的需求也逐步上漲,甚至很多原本不屬於電商行業序列的崗位也成為當下的熱門:比如UI、BD、DBMS等。
雙十一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巨大,你知道有哪些嗎?
雙十一是成功的,成功的不是巨大的銷售額,而是給社會、生活、科技帶來的可見變化,以及人們追求幸福美好、和諧穩定生活的推動器。
E. 今年的雙十一與往年又有什麼不同你今年做到理性消費了嗎
今年的雙十一首先從時間上就和往年帶有不同。往年的雙十一指的是在11月11號這天,會給出一些力度較大的優惠,而今年的雙十一,已經提前到了10月中下旬,從20號開始就加入到雙十一的采購行列。今年的雙十一普遍以預付定金的方式開始預熱,從給付定金到真正的買下商品,還有一段的時間,但是這種付定金的購物方式,給以的優惠力度也是很大的,所以才能讓消費者不厭其煩,心甘情願的分兩步為此買單。
今年的玩法跟往年大有不同,採用預售的方式,選擇在半夜的時間讓消費者支付尾款,而這段時間一直到早上都是不支持退款的,可能早上的時候快遞就到了消費者手裡了,不讓消費者有後悔的機會。我本人對此還是抱有一定的理性的,我個人的網購習慣還是以不復雜為主,如果直接告訴我一個商品能優惠多少錢,那麼我可能就會選擇那一個時間去購買,但是這種付定金再付尾款的方式,我個人並不是很感冒,所以也可以說是做到了理性消費吧。
F. 雙十一的到來,最後獲利的到底是誰呢
淘寶平台抓住了人們這種盲目的從眾心理,這種說法其實是相較於平時的價格而言,和雙十一當天的差價產生對比,讓消費者認為是賺到了錢,其實就是有了這種盲目的心理,才導致大多數人都想搶更多的商品,多買到了一些不必要的商品,支出的金錢其實相對於平時會更多。
談到這里,我們似乎忘記了一個「中間商」——淘寶平台。有些人對於淘寶和店鋪的關系理解可能比較局限,不太清楚他們之間有何利益關系。其實他們也是一種互相合作關系,店鋪需要流量,淘寶能幫他們宣傳帶來流量,這中間的媒介就是巨額的廣告費。所以接下來就分析一下,為什麼雙十一的最大利益方是淘寶平台,而不是商家。
第三,購買量高,但是退貨量也高。雙十一當天,店鋪的購買量高值得慶幸,與之對應的煩惱是退貨量相比於平時會更多。由於雙十一當天,系統是不支持退款的,這就導致了雙十一當天已經發貨的商品,買家退款的話,就需要召回,賣家就白白的損失了物流費和包裝費。根據某店鋪的統計,去年雙十一的訂單有將近4萬件,但是在第二天退款蜂擁而至,將近7000件直接被退款並且還有5000多件商品被買家拒收,退貨率高達百分之30,遠高於平時的水平。
G. 雙十一經濟現象解釋價值規律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雙十一」現象
如今的
11
月
11
日早已不是幾年前網友用來調侃的「光棍節」
。在以阿里巴
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為主力軍,京東、蘇寧易購、當當、亞馬遜等為配角的電商
們的大力推廣下,
「光棍節」儼然已成為了全民公認的「消費節」
。事實上,早在
2009
年,
淘寶就率先發起了所謂的
「
1111
購物狂歡節」
,
2009
年
11
月
11
日淘寶
網當天的銷售額達到
1
億元。次年,淘寶延續上一年的營銷方式,在
11
日當天
收獲了
9.36
億元的銷售額。
2011
年淘寶和天貓的銷售額再次急劇飆升,達到了
53
億元,
其中天貓
33.6
億元,
淘寶
19.4
億元。
直至
2012
年,
「
1111
購物狂歡節」
又一次刷新了其歷史記錄。
據統計至
11
月
12
日
00
:
00
為
止,
阿里巴巴集團
「雙
十一」促銷的總銷售額達到了
191
億元,其中天貓
132
億元,淘寶
59
億元。與
去年相比,天貓今年的業
績同比增速為
292%
,而淘寶為
204%
。
「雙十一」當
天,支付寶交易筆數超
1
億筆,最高峰時處理交易數達
20.5
萬筆
/
分鍾。這些數
據讓人們在乍一眼看到時驚訝得合不攏嘴,
而回過頭想想卻又不得不承認,
自己
也的確曾為這些驕傲的業績作出過小小的貢獻。
「雙十一」現象是營銷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本文並不
是要從營銷學的角度探討阿里巴巴的營銷手段的高明之處,
而是試圖運用經濟學
原理來簡單分析「雙十一」快遞爆倉的原因所在。
原理一:激勵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
罰或獎勵的預期。
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
因此,
他們會對激
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
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
「雙十一」
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
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
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
首先,
別忘了
11
月
11
日最原始的意義是光棍節。
而這一意義也被精通心理
學的營銷者們運用到了促銷理念中。
「光棍節,我們除了購物還能做什麼」
、
「把
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
、
「趁著還沒有另一半的時候盡情虐待自
己的錢包吧」
。很多單身的男女們並不是受到價格的吸引,而是被這樣的帶有濃
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論給拉到了光棍節的購物大軍中。
另外,大多數的人在決定自己的行為時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即在社會群體的
無形壓力下,
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
原本電商們就有一大群忠
實的消費群體,即使沒有所謂的「購物狂歡節」
,他們也習慣了網上購物。平日
常常要買的商品突然間鋪天蓋地地打起了折,
這使得他們成為了最先受到激勵的
一批人。
在他們狀若癲狂的行為的影響下,
他們周圍很多原先並不了解這個活動,
甚至幾乎從不進行網上購物的人也不知不覺打開網頁,
看看是不是真的能
「大撈
一筆」
。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下會失去理
性消費的約束,造成大量的過度消費。
「光婚節妻子瘋狂消費,導致婚姻危機」
,
「一女子光混節狂拍一萬多元,用光全部積蓄」
。節後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這
些案例似乎有點極端,
但也證明了,
在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
很多人在光棍節當
日的消費是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的。
原理二: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
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
需求價格彈性則是
衡量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
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
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
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們也許會感
到疑惑:
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
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
在這場促銷大戰中,
大部分賣家的
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們很容易就能推知,
不同於大米、
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
服裝
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
當價格變動時,
這類商品的需求量變
動的比例將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即需求價格彈性大於
1
。而針對這些需求富有
彈性的商品,
採取適度的降價手段將有利於提升銷量,
增加收益。
這也正好解釋
了為什麼衣服、
飾品、
化妝品、
傢具等購買決策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
也正是
「雙
十一」當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總結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難以理解、
琢磨不透,
但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便能很輕
松地得到解釋。
就如這次電商們所創造的網路購物奇跡,
深刻地體現了經濟學中
的激勵理論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
而反過來說,
這些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
也
為電商們此次營銷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
H. 舉辦《2020天貓雙十一狂歡夜》有怎樣的意義
舉辦《2020天貓雙十一狂歡夜》有著非常大的意義,通過這樣的行動,能夠對天貓雙十一進行一個很大力度的宣傳,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雙十一的搶購活動中來,進而推動天貓商城的交易量更大。
而這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網路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網路購物的方便,開始加入到雙十一的購物大軍里。每到這一天,就有許許多多的人買很多衣服、手機,家居用品等等,而且價格都是非常的便宜和實惠,優惠力度非常的大。根據這次的數據統計,這次雙十一的銷售額達到了三千多億,數量非常的龐大。因此,舉報這次狂歡夜,能夠更好的宣傳雙十一,鼓勵大家購物。
I. 天貓雙十一2000多億的成交額,但這能給天貓本身帶來多少盈利呢
我是蘇北一農民。很對不起,雙11這天我正在自己農田抗旱澆小麥,對天貓一分錢貢獻都沒有,慘愧。
J. 雙十一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
應該將雙十一購物節放在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的角度來理解。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整個社會生態體系由原來的空間價值狀態轉移到現在的時間價值狀態中來了。空間價值狀態強調的是物的價值,而時間價值狀態則是強調生命的價值,強調的是人的價值,也就是說在強調物的價值的雙十一購物節其實是在背離時代發展潮流的,這樣的購物節就一定不會成為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的主要表現形式,這是其一;其二互聯網信息時代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特徵沒有引起我們的注意,那就是它是對原來工業化時代信息不對稱結構的侵蝕與崩解。這種侵蝕和崩解實際上是對思維慣性、行為習慣的侵蝕和崩解,意味著一個對信息壟斷的時代已經漸行漸遠了,而一個公開、透明的時代的腳步越來越近了。更 意味著原來的思想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了,雙十一購物節的促銷活動是不是做到了信息的公開、透明呢?是不是在用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的思想考慮問題呢?在筆者看來阿里巴巴依然抓工業化時代的尾巴,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用原來的思維慣性和行為習慣來組織這次活動,而不是用新的思維來面對新形式下的新問題了。這實際上是在誤導大家,在維護自身利益(這無可厚非),不過阿里巴巴的雙十一購物節本質上是在扭曲社會的發展方向,這應該是其最大的錯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