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員工價 員工內部折扣
要看哪個專櫃了,我認識一個品牌服飾專櫃的就6折,還有一個品牌的老闆給她65折的,每個地方都不同的吧.
❷ 內部員工買車優惠多少
買車有優惠還能和4S店銷售砍價這是常識,運氣好的時候一輛十多萬的車便宜個四五千甚至上萬都不是件大事。既然對普通消費者價格都有大幅下調的可能,那對於車企內部人員來說買自己公司生產的汽車產品會更便宜嗎?今天大師就給大家帶來幾個車企的內部員工價,看看是不是比你買的更便宜?
首先是一汽馬自達,不得不說從99折、93折這樣的折扣看出,馬自達對自己員工也並沒有太多優惠,一輛CX-4才比指導價便宜3000塊,想想心都涼了。
再來看一汽奧迪,這就比馬自達厚道多了,基本都能有8折左右的優惠,而遇到奧迪A6等售價比較昂貴的中高級轎車,內部員工價直接降了10萬元。
而且即便像奧迪Q5等熱銷車型,奧迪廠家給自己員工的內部價也比指導價便宜了不少。換新款沒多久的奧迪A4也是如此,基本都保持在指導價8折的水平。
不過話又說回來,奧迪在市場上一直以大幅優惠著稱,就算普通消費者實際購車價格也差不多在指導價8折左右,所以這么看奧迪員工的內部價也並沒多便宜。
再來看一汽大眾,對員工的優惠政策基本延續了奧迪的風格,普遍都在8折左右,像高爾夫、速騰等都能給到3萬元以上的優惠,這相比市場還是要高一些的,但是更高級一些的邁騰雖然賬面給出3-4萬甚至更高的優惠,但實際市場優惠比這個更高,所以看著有點不劃算。
看來車企內部員工價也並沒有比市場價便宜太多,雖說賬面上有8折左右優惠,但結合4S店的讓利促銷,有時候普通消費者反而能以更低的價格買到愛車。因此內部員工將看上去並不是一個很靠譜的事兒,車企員工買車前還是要去4S店詢價一探究竟。
❸ 房地產公司內部員工購房優惠一般是多少
為滿足員工自住及投資需求,完善員工福利保障體系,使員工安居樂業,與公司共同發展,經公司高層研究制定本內部員工購房優惠政策。 一、本次購房優惠政策遵循以下原則:
1、員工自願的原則;
2、僅限XX公司員工及員工親屬(不得與案場正常到訪客戶沖突,具體以案場到訪登記為准),每位員工限購兩套房源;
3、針對房源:適用於XX項目所有100平方米以上戶型(不含地下室、車位等配套物業)。
二、購房優惠措施:
1、本公司員工購房可在營銷中心正常優惠的基礎上額外享受10%的優惠,可與案場其它優惠累加使用;
2、根據我公司員工的工作年限可在以上優惠基礎上享受以下優惠:
自天城公司首批員工入職日(2010年8月1日)起算,工作滿一年可享受1%的優惠,滿兩年可享受2%的優惠,可與案場其它優惠累加使用;
3、根據員工在公司的職務可在以上優惠基礎上享受以下優惠:公司中、高層管理幹部可在以上所有優惠基礎上額外享受1%的優惠,可與案場其它優惠累加使用。 三、其他須知:
1、每位員工優惠許可權只能使用兩次,員工購買的第三套及以上房源則不再享受此購房優惠政策;
2、所有享受此優惠政策的員工須嚴格按照公司規定,7日內付清房款或購房首付款並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否則視為放棄此購房優惠政策。
❹ nike 員工內部價是幾折呢
最低到6折吧 不過他們也是有限制的 不能老買
❺ 員工內部價的定義
1、
2、「員工內部價」是大企業集團對內部員工的一項特殊優惠福利,內部價與市場價相比回,同樣的價格答可以購買到更好的產品,同樣的產品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因此許多人為能夠以內部價購得某樣產品,往往托朋友拉關系。
❻ 天貓新風尚活動有內部員工優惠通道嗎
是的!復我也是剛剛得知從一個在杭制州天貓上班的朋友那裡獲知的。大概的一個意思就是這樣子:因為內部員工通道是針對於天貓的員工開放,他們購物的話還會有其他的優惠,但是如果是其他朋友的話,也是可以通過他們的通道來購買東西的,因為這是天貓系統自動識別的,因為在購買鏈接的後面有個mm_12345678之類的數字串,這就是每個員工的特定ID號,系統只要檢測到有這些數字串就會給予一定的優惠,有時候會是在賣家那裡打點折,有時候是會給予一定的返利,或者是一些優惠券之類的。。。。
❼ 有人知道星期五萬達內部員工打折活動嗎
對內銷售!也不知道多大折扣!1號偶要回家了呢!
❽ 請問有在聯通工作的朋友們,聯通內部員工優惠價買手機之類的活動大概多久有一次的呢
更換手機制式滴時候
第一次。增加cdma業務。就是133
第二次。將cdma轉給中國簡訊
第三次。開通wcdma業務。就是186
❾ 公司要給員工溫泉的內部員工價,需要擬個通知怎麼寫
這個要自己想。
❿ 豪車內部員工價格真的很便宜嗎,最多能優惠多少
一直以來,網上傳出的所謂「內部員工購車價」都讓人們艷羨不已。不過,在今天這個車市嚴重不景氣、國VI標准又即將來臨的時候,大幅度折扣的光鮮背後,更多的恐怕是車企們銷量萎靡、斷臂求生的辛酸。
「車子滯銷,幫幫我們」
因此也不難看出,這一波內部降價,主要針對的車型還是以國V排放者為主。面對尚不明朗的未來,只有讓倉庫活起來,車企們才不至於陷入絕對的被動。